-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文叙事中家国大爱与当代英雄
人文叙事中家国大爱与当代英雄
文学应该怎样表现时代精神与当代英雄?尤其是以近距离反映时代精神与社会生活见长的报告文学,应该怎样在宏大叙事、人文关怀与真实再现中寻求统一?无疑,反映汶川特大地震与南方冰灾的大量作品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有益启示。其中聂茂、厉雷的《回家――2008南方冰雪纪实》(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即是其典型代表。它不同于徐剑《冰冷血热》(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从电力系统切入,着重歌颂抗冰雪、保供电的战斗英雄,也不同于陈启文《南方冰雪报告》(《芙蓉》2008年第6期)的感同身受与主观“表现”,而是更多借鉴小说手法,以饱蕴中国传统文化质素的“回家”(过年)情节为线索,以“小人物”的生存状况为切入点,通过聚焦湖南高速公路的抗冰救灾,将那场惊心动魄的抗冰战斗及其所凸显的人性光辉与家国大爱真实再现,从而给人以难得的心灵震撼与艺术享受。
在叙事上,《回家》突破了传统报告文学的樊篱。简单地看,作品叙述了一个“回家”的故事:由主人公耿晓宁和陈思的准备“回家”开始,到两人终于“回家”结束。然而,他们“回家”的背景很特别,即是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最严重的时候,结果他们成为众多滞留在湖南京珠高速公路上的普通人物之一。尽管他们只是冰雪事件中的“小人物”,但却是那样的真实、典型:他们的切身感受、情绪变化就是整个雪灾过程的晴雨表。选取这样一个点管窥整个雪灾,是作者的刻意选择,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是通往特定价值的通道――正如作品所写:“两个人,一把钥匙,开启了那个冰雪世界沉重的大门”;“走过冰雪是每个人的胜利,每个人的胜利恰恰也是整体的胜利”。这里的特定价值包括了作品的主题、旨趣和构思立意等。通过这个通道,灾难中个体的生命脉动与国家的权威意志达到了有机统一。
个人命运与国家行动的统一所表达出的另一意向是以人为本。新时期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潮流,宏大叙事在小说等领域被解构,惟独在报告文学领域却一枝独秀。而要打破宏大叙事的固有模式,报告文学就需沉静下来,退出模式化的窠臼,用熨贴细密的写实取代戏剧??的冲突。《回家》同样是宏大叙事:面对一场覆盖面极广的自然灾难,作者调整写作视点,以“小人物”为视点,从他们的悲欢中捕捉雪灾整体的起转承合,从而使境界更深刻、宏大。作品彰显的是人文关怀,其立足点是以人为本。从某种意义上讲,“回家”决定了本书的人文叙事基调:冰雪灾害背景下,人性的回归、人文的悲悯在此主题下最大限度地被展现出来,爱情、亲情、友情等人性的原始情感在冰雪中闪光。同样,作品中也不乏为了“活着”这一人的本能所触发的行为活动。这些情感和行为使作品中的人物更加丰满,其人文情愫更加浓烈。如长途汽车上的农民工与杜先生从最开始险些因矛盾而出手到后来全力救助杜太太;任性倔强的杜太太用发烧的体温为农村妇女的孩子暖奶瓶;耿晓宁冒死救助大学生郭小蓉导致手腕骨折,等等,都能让人看到这种人文叙事的张力。而最让人震撼的莫过于柔弱的女大学生洛婷婷在一次次“回家”失败后爆发的呐喊:“要死,都要把头颅朝着家的方向!”
然而,作品的主旨并非仅仅局限在人文关怀的维度。名为“回家”,实际上它远远高于“回家”的精神表达。这是因为,作品除耿晓宁、陈思这两位主人公外,还有湖南高速公路这条线。因此,整部书的叙述独到而又缜密,经常出现多视角的转换和长短镜头的转切,有时以全知视角俯视,有时以限制视角叙述;有时逡巡在高速公路系统,有时定格在耿晓宁等人身上。而这两条线则通过“耿晓宁滞留在高速公路”得以有效统一。
应当看到,作者选取高速公路――主要是京珠高速湖南段――作为描写主体是独具匠心的。因为,在冰雪灾害中,核心问题是交通载体瘫痪导致的人员滞留以及物资调配的中断。现代社会中的交通停滞,犹如人的血液流动处于静止,它使城乡天地一片死寂,引发的是一连串的社会问题。而在铁路、航空、常规公路和高速公路等诸交通系统中,高速公路――尽管它在我国是改革开放后才出现――以其高速流通、机动便捷而在现代交通体系中占了重要位置。而冰雪灾害则对高速公路的影响最为重大,受灾情况最严重,滞留司乘人员最多,灾情持续时间最长,形势也最为严峻。故高速公路上发生的“故事”最多,民情、民意与政府的决策、执政能力也表现最为集中。可以说,灾难中的高速公路成了检验国民素质、政府能力与干部形象的试验场。《回家》的独到之处正在于此,它着重描写了灾害中湖南高速公路的千里大抗冰与大分流,即“安民”、“保路”两大壮举,成功塑造了家国大爱维度上的英雄群像。灾情发生后,他们废寝忘食、全力以赴,不顾病痛伤残,始终坚守在抗灾一线,凸显出性格的丰富与精神的伟岸。如张春贤几上京珠高速,沿线查看灾情,有人劝他先吃饭再视察,他脸色凝重地说:“饭就不吃了,我吃不下,我们继续赶路。”当天晚上,他当即决定取道广西、贵州,实施跨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