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人物报道中几个重要环节.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物报道中几个重要环节

人物报道中几个重要环节   《路透社新闻手册》中写道:“进行人物报道时,路透社记者应当表现出正直诚实、无偏见、坚持不懈、有责任感和谦虚。” 对于新闻工作者和读者而言,唯有这些原则得到坚持时,报道才具有可信性。   多年来,诸多新闻学文献中关于人物报道的定义和概述层出不穷。然而,在《现代新闻报道形式及其写作》中,王玉泉对人物报道的内容概括则更具立体感:优秀与糟粕、善良与邪恶、美与丑、自由与奴性。依此标准,更具立体感的人物画像将出现在受众眼前。   人物报道正是用以记载这些千姿百态画像的重要载体之一。因此,在借用这一载体记录历史、描摹人物时,创作者视角的选择将对作品的立意、内容起到决定性作用。      带着诚意提问细节   怎样采访、写作,才能使典型人物的事迹更加可信可敬、生动感人?在一篇材料扎实、感染力强的稿件中,每一个故事都应是采访者带着诚意提问、带着思考还原的。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新闻教育家麦尔文?曼切尔曾经说过:“记者必须学会用孩童般的眼睛观察世界,他把每件事情都看做是新鲜的,各具特点的;同时,他必须用聪明长者的眼光洞察世界,能够区分出有意义的东西和无意义的东西。”   这段话即是在告诉我们,在人物报道的采写中,记者首先必须具备现场采访的本领。要用眼去观察、去感受,通过现场的目击,把那些真实的、具体的、形象的资料,用白描的手法记录下来,展现在读者面前。其次,记者还必须拥有一颗“能够思考的心”。作为一名记者,要使自己的脑袋随时处于“有准备”的状态,要“观”更要“察”,完成由“身入”到“心入”的飞跃。也因此,我们才能在穆青等人物通讯大师的作品中,发现精彩动人的细节、感人至深的场面。   在前不久的“寻访青春榜样”系列报道中,我就体会到了带着诚意提问的重要性。我的第一位寻访对象是曾经从冰窟中救出3位落水少年的徐伟。刚刚见面的时候,徐伟对采访显得非常抵触,在我问及有关事发当日的诸多细节时,他甚至毫不掩饰地对我说:“这件事情我已经讲了很多遍了,其实你在别的报道中都可以看到。”???对这样的尴尬局面,我觉得非常不自在。沉默片刻之后,我对徐伟说:“我的提问并没有恶意,只是想获得更多细节,更好地完成报道。”随后,我还是选择将准备好的问题又问了一遍。徐伟半天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他很真诚地对我说:“很抱歉,在后面的采访中我会注意自己的态度的。”在随后的问答中,他尽可能耐心地回答了我很多“琐碎”的问题。即使遇到不愿意回答的问题,他也会婉转地拒绝。   除了提问本身带着诚意,注重细节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一篇优秀的人物报道,往往会因一两处极为出彩、逼真的细节描写,而令读者久久不能忘怀。古人品评画作就有 “远人无目,远树无枝”的论断,讲的正是这个道理。因此,要增强人物通讯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必须要精心、细致地筛选能够反映事物本质和人物性格的典型细节。   但一个新闻工作者在任何时候都没有权利展开想象的翅膀,尤其是在细节描写上。前苏联著名记者鲍里斯?波列伏依就曾因为在采访中忽略细节而在报道中闹过笑话。在他所写的一篇描述老工人参加民主选举的通讯中,这位老工人原本已经秃了头。但是在报道中,他本着烘托气氛的初衷,描写道:他早晨去投票前“仔仔细细地梳了头”。文章发表后,引来了知情者的一片哗然。      他们不是完人   一篇优秀的人物通讯,绝不仅限于对人物好或坏的简单分类,它应当是一道拥有酸甜苦辣各种滋味的菜肴。   “他们不是完人,却能在关键时刻表现一些向上的精神面貌”,这是新闻人物身上最具宣传性和积极意义之所在。新闻记者报道的本意也应是如此:通过文章报道人物身上的高尚品质,但并不回避人物内心的质问和挣扎。如果报道者带着“高、大、全”的初衷展开刻画,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矛盾会逐渐产生,报道的真实性也将大打折扣。   1998年,《南方周末》曾刊发过名为《独行侠五年驰骋十万里,解救六十名被拐受害人》的文章,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文章讲述的是主人公朱光文多次解救被拐人、曾与7名歹徒搏斗等一系列英雄事迹。作者定义的朱光文是散发着英雄气质的“一名侠客”。然而在外形刻画上,朱光文是“一位身材矮小瘦弱、衣着简陋的侠客”。这样一处出人意料的细节,让人物的真实性跃然纸上。   除此之外,文章中另一处细节也值得体味。据朱光文表示,自己在工作中有两大困惑:一是地方政府和公安部门不配合,或者干脆不出警;二是解救了被拐人之后的“答谢宴”令他承受不起。原来,这位看起来“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居然有这多无奈?   在我完成《厉莉:两捐造血干细胞的时尚法官》一文时,也曾对这一观点深有体会。   见面时,厉莉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位非常有活力、守信用、聪明坚强的女孩子。但是在采访过程中,始终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对于一位普通的年轻爱美女孩而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