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引领现代帛画发展旗手
引领现代帛画发展旗手
穆益林 笔名?林,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44年出生于上海,1966年毕业于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大学部。曾任上海大学文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东方文化学院美术系主任,上海电影艺术学院会展系及会展设计中心主任。现为上海市政府专家,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学科领头人,中国画作品多次参展全国美展和“全国首届中国画展”、“全国第二届中国花鸟画展”及国内外艺术交流展,曾获全国优秀创作奖、二等奖、“国际中国画展”一等奖及与陆俨少先生并获上海美展一等奖,两次应邀赴日本讲学与个展及于美国、加拿大举办非商业性个展,出版有《穆益林画集》、《穆益林现代帛画精选》。自1983年以来倾力于中国古老帛画的继承与研究,发掘和利用帛的优异性能进行探索、创作现代帛画。
编者感言
第一次遇见穆益林先生的帛画艺术时,心头为之一震!我从艺多年,在看画时有如此强烈的感受也是第一回。这种来源于古代帛画传统又跳出传统,用绢帛丝绸材质创作又不同于世人常见的绢本画,笔墨精华融会了中西又贯通了古今的独特的艺术创作,使人十分震撼!不夸张地说,穆益林先生的帛画艺术前无古人,可谓当代奇才屈指可数。让人欣喜地看到了濒临失传的数千年中国帛画,终于有了新的开拓和传承!穆益林先生的帛画呈现着非一般的魅力,每幅作品中都闪烁出他的聪明睿智;先生的艺术造诣,并非仅用一句明快,流畅、意境、创新、独到所能概括,穆益林帛画的意义正如中国网和凤凰网评价那样,领航了当代的中国帛画,为中国画重现色彩魅力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通道!又如央视网评价穆益林先生重拾帛画的辉煌!目前,像穆益林先生这样几十年不图名、不求利,默默付出心血对帛画开展执着的研究、开拓与探索,为我中华书画艺术传统与帛画传承做出卓越贡献的画家甚为稀少,令人敬佩!故此,近年来先生的帛画受到国家艺术机构、知名专家、企业、众多藏家的青睐和海内外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收藏。为此,作为以尊爱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己任的《收藏参考》书画栏目的同道们,也深深感谢企业家、艺术机构、收藏家、评论家及艺术家对穆先??的支持!同时,我们也期待文化部及各级艺术领导部门、学者和正在探索的艺术方家进一步关注、支持、重视和参与我中华民族的瑰宝、历史悠久的中国帛画的弘扬光大,把帛画的精华和博大的艺术精神传承下去!
帛画渊源
中国帛画源远流长。绢、绮、罗、纱、绫、绸等丝帛制品,是中国人最早用于书写、绘画的平面载体,书写在帛上的文字称之为帛书,绘制于帛上的画称之为帛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的国家,蚕丝业有5500年以上的历史,植桑养蚕、,缫丝织绸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河南、浙江等地出土的有关文物证实: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利用蚕茧抽丝、并用原始腰机织出各种织物。1958年从浙江吴兴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了公元前2750年左右的绢片、丝带等丝织品,在我们的甲骨文中就有桑、蚕、丝、帛等象形文字,早在公元前1090年起我国的丝绸通过“丝绸之路”等辗转销往欧亚。《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执玉帛者万国”是指禹与各国签订和约盟书书写于玉石和帛上,即“化干戈为玉帛”的来历。据此可见帛书早在4100多年前的夏朝已被应用。帛画的考证,从3100年至3700年前的商代墓葬中发现有残存的帛上彩绘,在河南省洛阳附近的2号墓里发现一块宽3米、长4米用于覆盖墓穴的织物,上面绘制着多种颜色的几何纹饰;邻近的159号墓中出土了一块用来挂在墙上的帛画(郭宝钧、林寿晋:“1952年秋季洛阳发掘报告”,载《考古学报》1955年第9期第94、97页)。按《图画闻见志》记载:“旧称周穆王八骏,日驰三万里,晋武时所得古本,乃穆王时画。黄素上为之腐败昏溃,而骨气宛在,逸状奇形,亦龙之类也。”可见在西周已有把写生的马意象变化为龙形的帛画。从出土的西周中期织绣印痕的丝织品残片中可见当时朱砂、石黄等矿物质颜料已普遍使用,在帛上绘制图画的材料、工具等条件一应俱全、十分成熟。据此可见,从商周至今,帛画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中国帛画是中国画的起源。
纸帛分流
从商周到考古发现第一幅纸画《墓主生活图》的晋代之前的1500多年中,没有纸质绘画,中国画3000多年历史的前1500年是帛画独领风骚。后1500年中,帛画(以俗称的绢本画为代表)与宣纸为主的纸质绘画(俗称为纸本画)并存,中其中晋代至宋末元初的近800年里仍以帛画为主,元代到现在的800年里才逐渐演变为以纸质绘画为主,但元、明、清时代仍有优秀的画家创作了传世的帛画佳作。可见中国画的历史主要是帛画的历史,帛画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中谱写了中国画开创、发展直至成熟的一段很长的令我们华夏儿女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