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大学语文》教学一点体会
浅谈《大学语文》教学一点体会
摘要:大学语文既不能作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延续,也不能变成实用文体写作的附属。应该以人文精神熏陶为纲,以实用技能训练为辅,既注重文学的价值,又不脱离实际运用,使学生在感悟作家高尚品质的同时,也得到实际的锻炼。
关键词:人文精神 熏陶 训练 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09)09-0036-02
大学语文教材一般是以文学作品为教学主体,或以文学体裁为教学单元,或以文学发展史为教学单元。大体为“诗歌”“散文”“议论文”“小说”“剧本”,或者“先秦诸子”“两汉文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现当代作品”“外国文学”,其中又以中国古代文学为主要内容。但是单纯的围绕作品精讲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远远不够的。当今社会弥漫着浮躁的气息,大学生也不可避免的受到熏染。人格的塑造和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一、以文学发展史为线索。帮助学生对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脉络有系统化的认识
中国文学史一般主要分为“先秦文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现当代文学”。《大学语文》针对的是非中文专业的学生,因此,文学史主要以简史的要求进行教学,其目的是对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所掌握的文学史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其对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轨迹有清晰的了解和认识。但是讲文学史离不开讲社会历史,二者的有机结合,能使学生增加对文学的感性认识。作家生活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作品产生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只有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同时,才能更好的感受作品。比如,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思想丰富而深奥,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础,这是在先秦时代瞬息万变的社会历史现状中产生的;唐诗所表现出的积极进取、建功立业、国富民强等盛唐气象,是在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如果不了解历史背景,不容易更好的理解作品。
二、解读文本,与作家进行心灵对话,感悟精神本质
大学语文课程以传播人文思想和文化观念为主,教学中把人文性和知识性有机结合。知识是基础,只有在读懂的基础上理解,才能进行人文性的教育。人文性要从人的情感,人本思想的心理去领悟。而当你有了某种感悟时,心灵也就得到了净化。人是万物之灵,语言产自于内心,具有人性的语言才能成为学习的典范,也是语文学习的原动力,所以语文的人文性更注重人本主义,去挖掘文学语言的人性,人的心灵的必然。每篇经典作品都是作家内心情感的真实反应,他们用心灵之语构筑的一篇篇美文,需要读者用心去体会才会活得精神上的感悟。要体味作者的心灵,首先必须用心反复阅读。
(一)用心读书
所谓用心读即“读通、读懂、读透”。“通”即通顺,主要解决读音问题。汉字是古老文字,同时又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语音差异性较大,稍不留意就会读错。在文言文的阅读中,读通顺尤其重要。文言文讲究音韵的和谐押韵、平仄对仗,读错字音会严重影响对原文的理解。如杜甫《登高》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的“回”字,应读作“Huan”,“盘旋”的意思。人们往往想当然读作“Hui”,就会理解为“鸟飞回来”的意思,与本意产生歧义,严重影响对诗意的正确理解。杜牧《山行》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中“斜”应读作“xia”,如果按现代汉语的读音,读作“xie”,则严重影响了对该诗的音律美和意境美的理解。为了读通顺每篇文章,要求学生人手一本新华字典,课堂上随时自己解决所遇见的问题,养成借用工具书的习惯。
“懂”即弄清楚字词句篇章的意思。如陶渊明《移居》二首“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两句中的“胜”、“忽”、“纪”等字意分别为“美好”、“轻易”、“经营”,表达了陶渊明对挣脱樊笼,回归自然的欣喜之情。这是诗歌的核心所在,是了解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关键。只有正确的理解诗意。才能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只有理解了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透”即是感悟,透过文字感受作家的精神世界,这是读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通”和“懂”是基础,是量变,“透”是飞跃,是质变。如李白《宣州谢眺楼践别校书叔云》最后一句“明朝散发弄扁舟”,为什么要“散发”?古人认为发乃父母所给,不能剪掉,所以古时男子是不剪发的,只是束在脑后。这里,“散发”是李白对自己“天生我才没有用”的极度的压抑、苦闷、愤懑的一种行为上的解脱和抗争。用不平常的举动传达自己内心的复杂情感。读透了这个词,也就理解了李白。
读书的最高目的就是从作品中得到心灵的感悟,而阅读者的文化积累、性格、习惯、阅历等方面又决定了他们对作品的感受和吸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有目的的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心体验,从而获得某种精神感悟。
(二)朗读美文
朗读就是朗声读书,即运用普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浅议安全监控系统防雷保护措施.doc
- 浅议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作用.doc
- 浅议工厂弱电监控系统防雷与接地.doc
- 浅议工民建筑中质量控制.doc
- 浅议工程建设项目施工阶段造价管理.doc
- 浅议工程质量与造价关系.doc
- 浅议工程量清单计价管理及控制.doc
- 浅议市政工程建设中各个阶段造价控制.doc
- 浅议工程项目管理有效沟通.doc
- 浅议市政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控制.doc
- 2025年农贸市场菜市场十八项制度.doc
- 2021-2022学年重庆市渝北区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数学试卷-4110.pdf
- 2021-2022学年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实验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数学试卷-3586.pdf
- 2021-2022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期末检测数学试卷-3668.pdf
- 2021-2022学年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期中测试数学试卷-6969.pdf
- 2021-2022学年新疆喀什地区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期末测试数学试卷-1049.pdf
- 2021-2022学年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人教PEP版五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英语试卷-5797.pdf
- 2021-2022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期末测试数学试卷-5633.pdf
- 2021-2022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瓦提县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期中测试数学试卷-1232.pdf
- 2021-2022学年云南省昆明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期末测试数学试卷-5528.pdf
最近下载
- 机械测量培训课程.pptx
- 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基本要求清单填写参考模板2024年.docx
- 人教版(2024)数学一年级下册四 10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 练习.pptx
-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DLT5161 2018.doc
- 做好客舱清洁前准备课件讲解.pptx
- 铁道信号论文-信号机维护与故障处理.doc
- ISO13485质量手册+全套程序文件.docx VIP
- 汽车机械维修工(高级技师)职业鉴定考试题库资料(高频300题).pdf
- 多维视角下梧州市普通高中体育生学训现状剖析与发展路径探索.docx
- 江南事业编招聘考试题历年公共基础知识真题汇总-综合应用能力(2010-2021.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