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过程中语篇衔接与连贯.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翻译过程中语篇衔接与连贯

翻译过程中语篇衔接与连贯   [摘要]随着许多学科如心理语言学和语篇语言学的介入,翻译研究已不仅仅局限于对翻译文本的研究,探索翻译过程也逐渐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新视域。翻译过程是译者解码原文和编码译文时进行文本加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译者必须体现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本文尝试将图式理论和语篇分析结合起来,用有声思维的方法探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解码原文和编码译文时文本加工的具体方式,以此来探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达到语篇衔接和连贯的途径。   [关键词]翻译过程;语篇衔接;语篇连贯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24-0061-03       一、 引言       翻译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需要吸收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及其理论以发展和建构自己学科的研究方法。随着许多学科如心理语言学和语篇语言学的介入,翻译研究已不仅仅局限于对翻译文本的研究,探索翻译过程也逐渐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新视域。语篇语言学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但这种研究方法还仅仅局限于对原文和译文的文本研究,研究者只能靠分析文本来推断译者使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进而判断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是否达到了语篇的衔接和连贯。而心理语言学的介入无疑又为翻译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国内外学者通过采用心理学中有声思维的方法开始致力于探索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文本加工过程。那么,将语篇语言学的翻译研究方法与有声思维相结合来研究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文本加工过程,可以更为客观地反映译者在解码原文和编码译文中的思维过程,并为译者在翻译的文本加工过程中如何达到语篇衔接和连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二、图式理论和语篇分析的关系       图式(schema)一词最早源于康德(Kant) 的哲学理论。20世纪初,图式理论在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 的推动下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英国认知心理学家巴特列特认为,我们对语篇的记忆并不是基于直接的复制( straight reproduction) ,而是具有解释性(constructive)。这一解释过程,运用所接触语篇中的信息连同与手头语篇相关的过去的经验,一起构建出一种思想表达(mental representation)。图式理论已被积极地运???于对翻译过程的探讨和研究中。图式一般可分为语言图式、形式图式和内容图式三类。语言图式指对语言本身的词汇、语法、习惯表达等的知识结构;形式图式指对语篇结构的整体把握,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内容图式也包括文化图式,主要指语篇所传递的文化内涵。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处理字、词、句、段和篇章每个层级上的具体翻译。Beaugrande和Dressler 1981年提出了构成语篇的七个标准:衔接性(cohesion)、连贯性(coherence)、意图性(intentionality)、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信息度(informativity)、情景性(situationality)、互文性(intertextuality)。只有同时满足这七个条件,语篇才能真正具有交际功能,而衔接和连贯是构成语篇的基本要素。“连贯这一概念已经描绘出把话语当作人类活动这一门学科的实质。一个话语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而是通过语段中保存的认知与头脑中存储的知识的相互作用来认识世界。”Beaugrande和Dressler由此断言,话语语言学家必须与认知心理学家合作,探讨像语段意义这样基本的东西。    在翻译过程中,正确理解源语语篇有赖于译者激活源语语篇中的三个图式,同样,要用目的语忠实通顺地表达原文也要求译者必须激活目的语语篇中的这三个图式。可见,对语篇的理解与表达和图式的激活是紧密相关的。本文基于这一理论基础,试图采用有声思维的方法对翻译过程中的语篇衔接与连贯做新的探索。       三、研究设计       本文以中国某大学28名翻译专业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选用1993年英语专业八级翻译考试中的一篇记叙文(英译汉)为实证研究的具体材料,分析收集到有效数据,以期探索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如何激活源语和目的语中的图式,从而达到译文语篇的衔接和连贯。       四、研究数据       (一)翻译过程中的语篇衔接    考虑语篇是否具有交际性的第一个标准是衔接,衔接笼统地被定义为“所有连接语言单位和模式的方法”。Halliday 和Hasan在 “Cohesion in English” (《英语的衔接》)中,把英语里的衔接关系分为五类: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由于衔接要通过各种衔接机制才能完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这里只通过示例探讨部分内容――指称代词的衔接。    例句:   W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