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跨越国界恋情故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跨越国界恋情故事

一个跨越国界恋情故事   等着我,我会归来,在岁月那边。一切虽然很遥远,又像在眼前,穿过茫茫的风雪,和秋雨绵绵,即使音讯全阻断,希望仍蔓延……   2010年12月18日晚,中央电视台中俄跨国寻亲大型公益节目中,现场播放了一个跨越国界的恋情故事,他们真实演绎了一个令人感慨万分而又凄美的初恋故事,这段纯真的跨国恋情最终没能开花结果,却留下无尽的思念与遗憾。在中国首都北京,这对彼此思念了半个世纪的恋人终于见面了,无数观众为他们的爱恋故事感动落泪。主人公是中国人陈诺与俄罗斯人依娜,用纯真的感情演绎了一个现实版的“山楂树”之恋。      天真烂漫的苏联少女,邂逅才华横溢的中国青年      故事的主人公依娜,是一个天真烂漫的苏联少女,另一个是才华横溢中国的青年陈诺。1939年,依娜出生在前苏联古比雪夫市,就是现在的萨马拉市。1934年,陈诺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大学时就读于上海俄文专科学校,就是现在的上海外国语大学。陈诺毕业后,在新疆八一农学院担任教师和翻译。1954年,调到了中央民族学院。1956年,依娜在俄文版友谊报上发表了一篇《我爱中国》的小诗,陈诺在友谊报上看到这首诗,把它翻译成汉语发表在中央民族学院院刊上。当时她在友谊报上说想在中国交一个笔友,陈诺觉得他们年龄相仿,就给依娜写了一封信。   收到中国笔友陈诺的来信后,依娜当即回了信:“亲爱的中国朋友陈诺,你好!非常感谢您能给我写信,我也特别高兴地给您回信。每一封中国朋友的来信,都带给我奠大的快乐。”从通信的第二年开始,依娜给陈诺寄来了照片,那双美丽的大眼睛一下子就吸引了陈诺。陈诺给她写了一首俄语小诗《可爱的眼睛》。在后来的通信中,两个人都相互表达丁,爱意,陈诺也给她寄去了自己的照片,俩人的感情慢慢升温了。   从此,他们之间开始了书信往来。他们交流文学、理想。依娜在信中说:“我知道,能够结交中国朋友,是我莫大的幸福。我们盼望世界和平,我们希望全世界的人民,都能够幸福地生活。希望我们有许许多多的朋友。”   1958年,陈诺下放到农村,把赤膊劳动的照片寄给依娜,依???也给陈诺寄来照片。陈诺将依娜的照片放在自己的枕头下,时不时地拿出来看一看,后来怕把照片压坏了,又放在书里珍藏着。随着鸿雁传书,俩人的感情朝着爱情方面转化。   1958年7月的一天,依娜又给陈诺寄来了书信:“一回家就看到了你的来信,你让我去你那里,我愿意。就算我们之间的距离,比现在远上百倍、千倍,我也愿意。就算等待不是一年、两年,而是许久、许久,我也愿意。我永远与你在一起。”   “可是现在,我该做些什么,才能到你身边呢?尽管你们有自己的风俗,尽管那里吃的是米饭和馒头,但那些都阻挡不了我。我知道,我也相信,我们一定会幸福的。”   与依娜的心情一样,陈诺也想尽快与依娜走到一起,为此,陈诺去北京市公安局进行过咨询,当时,公安局没有给出结果。依娜为了来中国也找过苏联有关部门,但得到的答复是:你是苏联人,你应该留在苏联。依娜想见陈诺的愿望更为迫切,在给陈诺的书信中说:“时光飞逝,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真不知道我们何时才能见面,你现在在想念我吗?对我来说,你是世界上最宝贵的。如果我突然失去你,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陈诺接到依娜的来信,很幸福也很感动。两个人靠书信往来,构筑着他们美好的未来。依娜要到中国来,与陈诺相伴一生。而陈诺认为,如果有必要。他愿意奔赴苏联,到依娜的身边去!   然而,那个年代复杂而敏感的社会环境,让陈诺原本能够付诸行动的计划,竟然因为一些其他原因而成泡影。   后来,北京市公安局同意给陈诺办出国手续,正巧,这时单位派陈诺出差,去新疆为中央民族文化宫征集展品,最初说去3个月,但3年都没回来。出国的事也就此耽搁下来。依娜很难过,渐渐地俩人的通信少了。他们断了联系之后,陈诺无数个夜里思念着依娜。那时候,陈诺觉得世上没有比依娜更好的女孩子了。依娜对中国也是充满了热爱,梦里都思念着这个国家。   陈诺从中国邮给依娜的信,引起了依娜父母的注意。当时两国关系发生了变化,而且依娜还很年轻,依娜的父母不希望女儿和这个中国年轻人过多接触,他们隐藏了陈诺的许多来信。   这一打击,让陈诺痛心不已,坚守这份纯真爱恋的陈诺,始终不愿放弃依娜,并且一直书信不辍,但再也没有得到依娜的回音了。陈诺把对依娜的爱恋埋藏在心底,一直苦苦等待,寻找,祈盼着……   1962年,陈诺因为要照顾年迈的父母,回到安庆老家,在安庆第四中学任教。在教书的同时,陈诺特地订了一份俄文版真理报,为的是了解依娜当地的生活情况。      当俩人带着书信在舞台上相见时,千言万语道不尽思念      从1963年冬天起,陈诺再没有收到依娜的来信。无奈中,他托一个返乡的苏联专家了解依娜的情况,却没有得到依娜确切的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