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烹饪与旅游联合发展
中国烹饪与旅游联合发展
中国烹饪文化源远流长,历经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洗礼,成为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又是个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旅游业飞速发展的国度,而烹饪以美食的形式,作为旅游的六大要素之一,丰富并表现着旅游的内涵。独特可口的地方美食,无疑是地方旅游发展的一个强有力的吸引要素。民以食为天,人们出游或人在旅途,多热衷于品尝美滋美味的地方风味食品,有的甚至还是专门的美食旅游者,这一切又为烹饪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由此可见,中国烹饪与旅游存在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条件,二者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与良好的合作空间,可以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共同发展。
一、以产品为依托,实现烹饪与旅游的联合发展
“食”产品是保证旅游者旅游过程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也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旅游活动。同时,“食”产品是保证餐饮业与旅游业盈利创收的重要渠道。目前,“食”产品的消费在旅游六大要素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在国际旅游消费中仅次于购物消费,占据第二位,在国内旅游消费中更是高居首位。
1. 药膳烹饪与保健旅游相结合
健康、舒适的生活方式是现代人的共同追求,现代旅游本身就是一项陶冶性情、锻炼身体、增长知识的健身娱乐活动,在旅游过程中,现代旅游者十分注重旅游过程中“食”的营养与安全,他们要求旅途中的“食”产品兼具“美食”和“保健”的双重功能。中国烹饪驰名世界,中医中药是我国的国宝,食疗食养在我国历史悠久,并且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重视。由此,我们可以通过医药学界、营养学界、烹饪学界、旅游学界等的共同参与,根据各地的传统药膳与旅游资源等条件,对应开发不同层次的食疗保健旅游产品。如南京双宝楼宾馆推出的“时珍苑”药膳品尝游,药膳种类多达300多种,菜、粥、点、饮无一不由南京中医学院养生康复系的专家学者精心搭配,再通过名厨的精心烹调,形成了中国目前为数不多的药膳系列,满足了人们在心理上更高层次的需求,受到国内外旅游者的广泛欢迎。
2. 素斋烹饪与宗教旅游相结合
宗教旅游自古就是人类精神追求的典型代表,俗语说:“天下名山僧占多”。在我国29项世界文化遗产中,完全是宗教文化内容的就有6项,部分是宗教文化内容约有7项;在国务院先后公布的500多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完全是宗教文化内容的157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与宗教有关的名胜古迹有3 000多处。在我国的旅游发展历史中,“宗教旅游热”从来就不曾消减,四大佛教名山、四大道教名山、五岳等迄今依然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由此,我们可以结合各地的宗教旅游资源与地方菜系的烹饪特色,运用不同的烹饪原料与烹饪方法,开发相应的素食烹饪产品,并将其整合到当地的宗教旅游产品之中。例如:福建推出的妈祖素食系列,妈祖面、妈祖糕、妈祖宴等。
3. 风味烹饪与民俗旅游相结合
俗语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由于我国各地物产、气候、习俗的不同,形成了不同地方口味、各具自身特色的“八大菜系”,以及品种丰富多样、风味多姿多彩的各种地方小吃。几乎对所有旅游者而言,品尝各地不同的风味食品是其旅游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活动。例如:逛长沙要尝臭豆腐,游天津要吃狗不理包子,到西安要品羊肉泡馍,到重庆要吃正宗的重庆火锅,去少数民族地区要品当地的民族风味食品等等。由此,可以根据各地的民俗与美食资源,针对旅游者的美食要求,开发各种地方风味的烹饪产品,并将其整合到各地的旅游产品之中,让游客在“吃得高兴”中体验各地的民俗风情。
4. 农家饭菜与乡村旅游相结合
近年来,“农家乐”乡村旅游深受城市居民的青睐,在周末闲暇时间,带上家人或约几个好友,吃农家饭、游农家园、住农家舍已成为很多现代城市人身心休闲、自由惬意的一种生活方式。由此,可以大力开发农家饭菜烹饪产品,为农民、农业、旅游业的增收创利开凿先机。
二、以文化为桥梁,实现烹饪与旅游的联合发展
中国是世界三大烹饪王国之一,烹饪文化与饮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已发展成为一种完整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文化也进入了多元化时代,餐饮需求已从“果腹之需”转向“口福满足”,从“生理需求”转向“心理需求”。因此,以文化为桥梁,以烹饪文化与饮食文化为切入点,以美食为依托,联合发展烹饪产业与旅游产业,让游客在吃好玩好的同时,也感受到博大精深、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1. 通过菜肴中的烹饪故事与旅游相结合
人在旅途,故事无数。可以在各种经史、方志、笔记、农书、医籍、诗词、歌赋、食经以及小说名著文献中,寻找有关饮食、烹饪的故事,然后对其进行整理、仿制和改良,以此创造出新菜品。例如:西安的“仿唐菜”,山东的“孔府菜”,杭州的“仿宋菜”。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