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谭木匠梳子背后文化张力
谭木匠梳子背后文化张力
“普通的一把黄杨木梳子只能卖几元钱,为什么‘谭木匠’可以卖几十、几百元,最贵的一套甚至达3000多元”
“时尚,自然,没有刻意的追求,古典中散发出来的那股质朴和稳重,与都市中的一切完美结合。心浮气躁的心情在这里能慢慢恢复平静,开始被周围古色古香吸引。”
这是一位顾客对一家小店的描述――“谭木匠”几百家连锁店中的一家。就靠着小小的木梳,“谭木匠”赢得了商标局认定并颁发的“中国驰名商标”,登上了2006福布斯中国潜力榜,正在力争走进香港主板市场。
儒商小店
上海南京路繁华商业街,各色时尚小馆林立。相比之下,谭木匠并不抢眼,店主周明说很多慕名前来者拿着地址条,往往不知不觉就走过了头,再折回来。
“我这间店铺虽小,可是‘谭木匠’几百家连锁店里最精致的,最有中国古文化味道???。”店主周明不无自豪地说。在“诚实、劳动、快乐”理念的感召下,这位经历数年商海沉浮的店主选择加盟谭木匠,做一个地道的儒商。
“精致”二字里包含了遇仄的店面空间,隽永的隶书字画,仿古的雕刻工艺还有穿对襟衣褂的店员。“好木沉香”四个悬挂在店面的古字宣扬了“谭木匠”的“木”之理念,让人感受到纯粹的木质世界。
“谭木匠”几百家特许经营连锁店里,都在营造这种氛围。这些梳子不再是地摊货,梳子的价格平均每把30元,有的礼品木梳价格甚至高达上千元一套,而“谭木匠”最近推出的一款梳子价格更是高达1万元,需要一个工匠花费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制成。
在这里购买的梳子都有一个精致的包装盒,并配有详细的产品说明书,介绍产品的特点,梳理、存放和清洗的方法,以及该木梳的选材和造型代表的含义。不管是店面的装修,梳子的造型,还是说明书里面的小典故,都能让顾客感觉到中国古典文化的元素。
“买‘谭木匠’,是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很多人都如此评价。周明介绍说:“我这里经常会来一些外国友人,有一次一位花旗银行的客人,临回美国前专门买了一把彩绘梳,说这是他太太特意叮嘱要他从中国带的惟一礼物。要不是他当时急着赶飞机,我们本应再告诉他中国古文化里讲结发之妻,而小梳子就承载着丈夫日日为妻子梳头的相濡以沫之情。”
一段家史
创业之初,老总谭传华准备为产品取名“三峡”牌,到商标所查询,竟然有了几百个叫“三峡”牌的商标。推敲之后他结合自己木匠世家的家庭背景,干脆为产品取名为“谭木匠”。在“谭木匠”商品的宣传中,还突出了老总谭传华这样一段家史。
“我的曾祖父是一位知名的木匠,小有家业。由于爷爷沾上鸦片和赌博,把整个家业输得一干二净,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年轻美貌的奶奶只好求保长将爷爷抓去当壮丁。寒冬腊月,我的爷爷被绑在家乡桥头的木柱上,光着脚丫,衣衫褴褛,奶奶让年仅十二岁的父亲送了一碗肉,爷爷边吃边破口大骂奶奶没良心。两年以后,爷爷战死在长沙,奶奶也一直守寡到死。父亲含恨学艺,成了一个好木匠。我长大以后一直想当诗人、画家,由于我的天真和浪漫,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几近饿死街头,天意不可违.我仍然还是做木匠的命。”
看不出这段家史与这家仅仅13年的企业有什么关系,它却无形中向人传递了一种历史沧桑感,使得谭木匠看上去像是有几百年历史的老字号。
周明向记者讲了―件事情:“有一次,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太太颤巍巍地递给我们一把断裂梳齿的梳子,没错,这就是‘谭木匠’的龙凤梳,尽管黄杨木的浅黄色已经变成暗黄色,这是十余年的发油浸润木头的结果,彼时的木梳已经具有了一种不可言说的灵性。我一口答应下来无论如何要帮她修好。在经过打洞、拔齿,插齿,抛光、打磨的一系列工序之后,我们把那把历经岁月冲刷的梳子重新交给了老太太。”
尽管很少诉诸广告,“谭木匠”还是在大家的口口相传中火了起来。“我们靠的就是文化营销。”谭木匠公司经营顾问李平说。
除了一般企业创办的内刊,谭传华个人还投资创办了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中华手工》杂志。目的一方面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传播古老的中华手工文明,另一方面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弘扬,给消费者传达出“谭木匠”产品传统、手工、文化等讯息。
此外,“谭木匠”每年还会推出漫画丛书,作为礼品送给顾客。2005年,一本由谭木匠公司普通员工讲述整理的88刊、故事组成的书《我善治木》出版。
“普通的一把黄杨木梳子只能卖几元钱,为什么‘谭木匠’可以卖几十、几百元,最贵的一套甚至达3000多元?这就是品牌和产品内在的文化所带来的高附加值。谭传华的文化投资,表面上是一种社会公益,但实际上获得了高额回报。”重庆协和心理顾问事务所所长谭刚强评价。
传统与现代的交汇
中国人使用木梳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在上个世纪60年代塑料工业兴起,木梳行业逐渐走向没落,失去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