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人艺大导演和名角儿们小生活
北京人艺大导演和名角儿们小生活
老演员牛星丽为演好农民,每天在最热的中午跑到山脊晒太阳;老导演焦菊隐曾让导演谢晋面壁罚站#8943;#8943;写老人艺的书不少,只是人艺子女牛响玲记忆深处的大导演和名角儿们的故事,却远离了高大伟岸,带有更多人间烟火气
“人艺老演员随便拎出一个,都是影帝影后的料。”说这话的人叫做牛响玲。牛响玲的父母都是北京人艺的老演员。父亲牛星丽曾获飞天奖,母亲金雅琴凭电影《我们俩》获封东京电影节影后和金鸡奖。
只是,在当年于是之、蓝天野、英若诚、舒秀文、吕恩、朱琳驰骋的星光灿烂的北京人艺舞台上,牛星丽却多半只演些小人物,而金雅琴多数时间也只能演配角。即便是由丈夫牛星丽执笔的电视剧《四世同堂》,剧中“大赤包”一角,本是牛星丽照着妻子金雅琴写的,最后却让人艺另一个演员李婉芬演了,李婉芬凭此剧一炮走红,走到哪里都被称为“大赤包”。在牛响玲看来,藏龙卧虎的人艺舞台,有太多牛星丽金雅琴式的“默默无闻”的演员。
在话剧界,北京人艺无疑是由时间和技艺构筑成的“经典”的代名词。人艺的独特光芒和魅力,是在比较中体会来的。北京的话剧演出市场何其丰富,小剧场方兴未艾,先锋话剧层出不穷,港台同行又裹挟着林奕华、赖声川以及一众漂亮明星们不时来抢一把滩,但看惯了这一头的眼花缭乱,偶然进一回《窝头会馆》或古旧《茶馆》,每一个场景都透着千锤百炼的低调、每段台词都是直穿人心的敞亮、多大的腕儿往台上一站,也只是整部戏的一个小分子。演员的哪怕一个抬眉或扬手,都是沉甸甸的厚重在背后撑着。人艺戏剧的气质跟戏台上的道具类似:古旧矜持,衬着大户人家的底气十足。看出门道的观众,会内行地指点一二;而即便是戏剧的初级爱好者,也能隐隐觉出“举重若轻”四个字,原来就是这个样子。
2002年人艺成立50周年,大批高屋建瓴的纪念文章问世,作为人艺子弟,牛响玲也开始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受邀写专栏,追述大明星大导演们的往事,后来写顺了手,一发不能收拾,如今便结了一本《人艺往事》的册子出版。
牛响玲书中记录了众多大名鼎鼎的演员和导演:其父母牛星丽和金雅琴、导演???菊隐、欧阳山尊、梅阡、夏淳,演员于是之、英若诚、舒绣文、叶子、朱琳……作者所叙之事并不庞大,只捡了名人生活里的琐事开说,其细密生动,从牛响玲的写作动机中也可窥见一二。
牛响玲说,回忆老人艺缘起于一次关于焦菊隐先生的对话。“当时我的发小修建从日本回来,他是老演员修宗迪的儿子。”聊天中,修建问牛响玲,还记得“文革”时焦菊隐被抄家吗?修建记得,当时五六岁的他有次尾随红卫兵进了焦菊隐家,钻到床底下,结果看见一包玻璃弹球。这么多年他一直没想明白,焦菊隐这么大一个导演,床底下藏弹球干嘛。
牛响铃听后告诉修建:“焦先生晚年得了个小儿子,这包玻璃弹球,是他家被洗劫一空的时候,唯一能留给孩子的一点玩意儿。”牛响铃说,在她的记忆里类似的人艺故事还有很多,大导演和名角儿们平平常常的小生活,让她感念至深,写也写不完。
“我妈老把张艺谋当成修电灯的”
牛响玲的母亲金雅琴曾出演《我爱我家》里那个热心肠的居委会大妈,基本上,那是一次本色演出。解放前,当时艺名还叫做“白薇”的金雅琴已经红遍京津一带,“我妈性格热情、火爆、大胆,我爸喜欢安静,总是陶醉在自己的琴棋书画里。”
老演员牛星丽,瘦高个儿,极具雕塑感的脸曾被人描述为“看着就想哭”,他曾在话剧《茶馆》里扮演卖闺女的“康六”。
对于牛响玲父亲的这张脸,观众应该不陌生,牛星丽在电影《老井》、《老店》、《骆驼祥子》和电视剧《末代皇帝》中,都有过让人过目不忘的表现,但记得住脸却未必叫得上名,也许这可以被看作人艺“戏比天大”传统的一个证明。
2005年,81岁的金雅琴凭借首部电影《我们俩》,连获东京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和金鸡百花最佳女主角两项大奖,时任东京电影节评委会主席的张艺谋惊叹:“我只知道她是个老资格的舞台剧演员,没有想到第一次演电影就能拿到这么高的奖项。”
“张艺谋确实跟我妈不熟,他跟我爸熟。1986年张艺谋与牛星丽合作电影《老井》时,经常穿着军大衣来找我爸,可能就是因为这件军大衣,我妈老把他当成修电灯的。每次张艺谋来我家,我妈都问:‘咱家电灯又坏了啊’?我爸就得跟她解释:‘没坏,人家是搞摄影的’!”牛响玲如是说。
获了奖以后的金雅琴曾被媒体后知后觉、恍然大悟般地热捧,在第二年的人艺团拜会上,大导演欧阳山尊为此相当不服气地说:“金雅琴获奖后,许多人跑来问我,为什么你们剧院一位默默无闻的老演员居然一下子拿了两个奖?我当时说,只能说你们孤陋寡闻,金雅琴早在建国前就红了,她那时艺名叫白薇!”
金雅琴一辈子的话剧角色,多是些三姑六婆的偏门人物。她在焦菊隐的《茶馆》里扮演庞四奶奶,没事儿就坐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