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红霉素血管外渗预防和处理研究进展.docVIP

柔红霉素血管外渗预防和处理研究进展.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柔红霉素血管外渗预防和处理研究进展

柔红霉素血管外渗预防和处理研究进展   关键词:柔红霉素;血管外渗;预防;处理   中图分类号: R452;R979.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9)05-0984-02      柔红霉素(DNR)为临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以静脉注射为主[1]。据报道,化疗药物 在静脉给 药过程中意外渗漏的发生率为0.6%~6.0%[2]。由于化疗药物的毒性作用,约80% 患者发生 局部刺激性疼痛和无菌性静脉炎[3],严重者可造成肢体局部组织的严重坏死,甚 至截肢[4 ]。近几年来,医护人员在DNR外渗损伤和防范措施方面进行了研究和临床观察,现将柔 红霉素血管外渗预防和处理的研究进展报告如下。      1 柔红霉素外渗性损伤的特点      柔红霉素是一种含甘露醇的冻干橘红色粉剂,系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蒽环类化疗药物是作 用于细胞周期的非特异性药物,当其渗透入皮下间隙,因局部浓度增高,破坏细胞膜内外渗透 压 平衡,局部pH值改变,致静脉或毛细血管痉挛,局部供血减少,使组织缺血、缺氧,局部出现水 泡,形成硬结和溃疡[5]。柔红霉素可通过拓扑通分异构酶Ⅱ插入DNA,破坏其模板 功能,干 扰DNA和RNA的合成,又可以生成自由基,对细胞具有高度破坏性[6],对周围血管 有强烈的 刺激性。药物外渗刺激静脉及皮下组织,造成无菌性炎症。药物外渗后,一些活化因子如5 -羟色胺等,游离至组织间隙,刺激末梢神经,造成局部疼痛及肿胀[7]。      2 静脉外渗的临床分期、表现和分型      一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见于早期,局部肿胀、红斑、持续刺痛;二期(静脉性反应期) :见于渗漏后2~3 d,沿静脉走向条索状肿胀、发红,引起淋巴结肿大、疼痛,可出现发 热;三期(组织坏死期):浅层组织坏死,溃疡形成,累及皮下肌层,甚至深部组织结构受 累。方泽琼[8]报道,临床上可将其分为3型,其发生率为红热型14.28%,栓塞型7 8.58%,坏死型7.14%。      3 外渗性损伤的预防      张国虹等[9]认为化疗药物外渗重在预防,血管的合理选择和熟练的穿刺技术 是预防 其发生的关键。李清华[10]提出预防药物外渗应做好患者心理护理,认真选择血管 和加强巡 视等。国外研究者[11]认为中心静脉置管可极大减少药物外渗风险。右丙亚胺对预防蒽 环类化疗药物血管外渗特别有???[12],该药可去除蒽环类含铁复合物中的铁,预防 有害的活性氧簇的形成。      4 外渗性损伤的处理      4.1 冷敷   发生渗漏24 h内酌情给予冷湿敷。实验证明,渗漏初期4~6℃ 冷敷效果优于 中药 湿敷,且早期不可热敷[13]。通常在最初72h内, 20~30min/次, 4次/d。可促 进局部血管收缩, 减少皮下组织对药物的吸收, 减弱药物对正常组织细胞的破坏力, 限制损伤范围[10]。   4.2 热敷   发生渗漏24 h后可用50%硫酸镁湿热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一般温度为40~ 5 0℃,40min/次,间隔30min后再敷第2次,每日可敷5次或6次。方泽琼[8]提出,先 用“频谱”红外线照射局部30 min后再湿热敷效果较好,硫酸镁的温度63~67℃。   4.3 浸润性封疗   柔红霉素外渗时常采用的解毒剂是: 普鲁卡因(利多卡因)+地塞米 松渗漏部位皮下注射;99%二甲基亚砜1.5ml涂于外渗区皮肤,3~4次/d,连用1~2周( 特别 适用于蒽环类抗癌药物外渗);Reeves[13]给外渗后6h内患者行右丙亚胺1000 mg /m2 静脉注射,外渗24h后按1000 mg/m2静脉注射,48h后按500 mg/m2静脉注射,发现 局部坏死 的预防率达?98.2%)。Mouridsen[14]采取同样方法进行研究认为右丙亚胺对于柔 红霉素外渗是一种有效的、耐 受良好的 急救措施。李蕊[15]提出,局部封闭治疗前要严格消毒,防止感染发生,注射药物 时应随时 抽回血,防止注射到血管内。注射的深度要适宜,约针头长度的2/3。李姗[16]提 出,用8.4 %碳酸氢钠5 ml加地塞米松4 ml局部静脉注射,外渗部位多处皮下注射,可减轻炎症。笔者 研究柔红霉素外渗早期不同封闭方法的效果,提出中心注射法不仅能减少穿刺点,减轻 患者痛苦,还可减轻局部组织损伤,其修复效果优于传统的环形向心封闭和扇形封闭[ 17]。   4.4 外敷治疗   将维生素(12) 150mg 加入到50%葡萄糖5ml中外敷抗癌药物所致的局部组 织溃 疡, 可缓解疼痛, 促进溃疡愈合[10]。雷美容[1]用云南白药、海普林、 湿润烧伤膏和复方 七叶皂苷钠凝胶外敷柔红霉素外渗家兔模型的四只腿,结果湿润烧伤膏的病理学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