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医对急性白血病髓外浸润机制阐释.docVIP

浅析中医对急性白血病髓外浸润机制阐释.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中医对急性白血病髓外浸润机制阐释

浅析中医对急性白血病髓外浸润机制阐释 (河南省太康县张集镇卫生院河南太康475400)【摘要】将疾病传变理论作为急性白血病髓外浸润的中医理论基础,并分析主要传变形式,包括表里传变、卫气营血传变、脏腑经络传变,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进一步阐释传变过程中导致病机转化的虚、毒、痰、瘀因素特点。【关键词】中医,病机,急性白血病髓外浸润,传变理论【中图分类号】R74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170-01 白血病细胞髓外浸润既是急性白血病临床主要征象之一,也是治疗转归的关节点所在。中医依据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髓外浸润表现,将白血病归入“痰核”、“瘰疬”、“积聚”、“?瘕”等范畴。随着对白血病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白血病细胞髓外浸润机制中医阐释不断完善,笔者依据临床特点对白血病细胞髓外浸润病理机制做以浅析。一、传变理论是急性白血病髓外浸润的理论基础传变理论是中医学完整、系统而独具特色的理论。所谓“传”是指病情向着一定方向发展,“变”是指病情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引起性质的转变。传变是疾病本身发展过程中固有的某些阶段性表现,也是人体脏腑经络相互关系紊乱依次传递的表现。就急性白血病而言,与其他恶性肿瘤比较,尽管发病急剧,进展迅速,浸润广泛,症候多变,但其发生发展仍然是分步骤、分阶段的。白血病细胞髓外浸润是本病发展的一个特征性阶段。因此基于中医疾病传变理论的表里传变、卫气营血传变、脏腑经络传变规律,探讨急性白血病髓外浸润的机理,不仅符合“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原则,而且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二、急性白血病髓外浸润的传变形式中医对急性白血病发病认识可分为因邪致[1]。急性白血病髓外浸润为疾病由髓外发阶段,总的传变趋向是由里及表,但根据病因、病情发展阶段不同,具体传变形式也有所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表里传变:本病病位在骨髓,病情深重。骨髓乃奇恒之府,具有濡养骨骼,化生血液的功能。《类经?脏象类》曰:“髓者,骨之充也。”精血互生,精生髓,髓化血。白血病细胞破髓外逸,侵袭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毛,属于里病???表的传变形式。但是,与一般外感疾病“里病出表乃向愈之兆”不同,其里邪外达,邪毒却仍深伏骨髓,缠绵不去,持续扩散,导致髓败精枯,耗气伤血,脏腑经络损伤。(二)卫气营血传变:卫气营血传变乃温病传变规律。急性白血病类似伏气温病,邪气早伏于里,发病后从骨髓到血分,再到营分,然后到气分、卫分,常可一发病即见耗精动血,甚或扰神闭窍等危急之象,或热毒极盛,迅速外蒸,一发病即见髓、血、营、气、卫俱病,又以热盛阴亏多见,与伏邪温病的发病与传变颇为类似。(三)脏腑经络传变:髓与肾关系最为密切,肾主骨生髓,故肾虚而髓毒深伏。肾气是人体抗病御邪的原动力,髓毒外发导致正气羸弱,肾气愈虚,抗病能力减弱,临床中在化疗后骨髓抑制期采用补肾法,可以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2]。乙癸同源,肝以血为体,以气为用,故髓毒易侵于肝,导致气滞血瘀形成?瘕积聚。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髓可生血,血亦生髓,髓的盈亏与脾胃有密切关系,在化疗期和骨髓抑制期采用健脾和胃法可起到减毒增效作用[3]。髓与脑、胞宫(精室)同属奇恒之府,不仅经络交通,且生化同源,因此髓毒浸润易上入元神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下侵胞宫(精室)导致闭经、卵巢子宫或睾丸浸润等。此外,气、血、精、髓可互生,髓与诸脏腑皆相关,邪毒外发,循经相传,可以播散到周身各个部位,广泛浸润多组织脏器。三、急性白血病髓外浸润的病机转化疾病传变取决于病机转化。急性白血病髓外浸润发生皆因正气虚弱,不能胜邪,导致髓毒外发,侵入营血,攻注脏腑,使阴阳失调,而虚、毒、痰、瘀四方面因素发挥了关键作用。(一)正虚:脏腑亏虚是内因。“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白血病的发病及演变过程是正邪双方斗争的过程。“正胜则邪退,邪则正衰”,正邪之间的盛衰强弱,决定着疾病的进退变化。脏腑亏虚,正气不足,无力抗邪,才导致髓毒外发。(二)邪毒:邪毒是根源。毒邪者 ,邪之甚也。周仲瑛教授认为癌毒是导致肿瘤发生的一种特异性致病因子,属毒邪之一,是在内外多种因素作用下,人体脏腑功能失调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对人体有明显伤害性的病邪,具有增生性、浸润性、复发性、流注性等特性[4]。白血病亦如此,无论是先天胎毒,还是后感疫毒,皆因毒邪深伏骨髓,自内而发,髓毒阻滞,病变乖戾,诱生痰浊、瘀血、湿浊、热毒,耗气伤阴;经治疗缓解后若余毒未清,还可引起复发。(三)痰浊:痰浊是本质。《丹溪心法》曰“: 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 ,多是痰”。沈金鏊《杂病源流犀烛》曰:“痰之为物 ,流动不测 ,故其为害 ,上致巅顶 ,下至涌泉 ,随气升降 ,周身内外皆到 ,五脏六腑具有。”痰具有的许多致病特性 ,如病因的多因性、隐匿性、因果性;致病的遏阳性、凝滞性、流动性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