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夏新的最后一滴血
时而傲立潮头,时而沉沦荒野,夏新在不断修正企业的战略定位中,因为不停的产业迁徙,饱受投资者与消费者的追捧,也数度遭遇资本市场与产业市场的抛弃。
在濒临退市的生死边缘,大股东的资金支持成为缓解资金链危机的最后一滴血……
夏新的最后一滴血
■文/张山斯,本刊记者
从一页页陈年的上市公司公告中,我们很难把一个真实的夏新切实抓住。能够有把握作出判断的只是,以夏新为代表、不断在不同产业间跳跃与冲撞的机会主义企业们,正在经历一次蜕变的阵痛。
2008年7月1日,在股市行情与自身业绩的双重啃噬下,*ST夏新已经步入了三元以下徘徊的ST两元股“七君子”的行列,与其同列的大多是行将就木之辈。而同一天,执掌夏新已经半年的卢振宇,正带领他的经营管理团队进行一场壮志凌云的新战略发布会。内政改革的成功、资金链危机的缓和、手机大单的斩获,使夏新新团队豪情万丈。
自我膨胀的崛起信心和冷眼以对的资本与产业市场,不但使夏新处于冰火交替的尴尬境地,甚至博弈本身还是一次生死边缘的较量。
3C败走华容道
翻开夏新的历史不难发现,这家企业身上浓缩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新兴企业几乎所有的命运缩影。时而傲立潮头,时而沉沦荒野,夏新在不断修正企业的战略定位中,因为不停地产业迁徙,饱受投资者与消费者的追捧,也数度遭遇资本市场与产业市场的抛弃。
1981年厦新电子(2003年8月5日起更名为夏新)作为厦门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成为改革开放初期的标杆企业,当时这家企业主要生产VCD等影碟机产品。1997年5月,厦新电子有限公司发起设立厦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并于同年6月4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正式踏上资本舞台。
和大多数在相同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企业一样,很多时候夏新非常明确自己该涉足什么业务,却又很少思考自己最终该成为一家什么企业。从影碟机到音频产品制造,从程控电话到无绳电话,从功放设备到音响生产,从电视到电脑,从手机、小灵通到数码相机,甚至是汽车制造等领域,都曾出现过夏新的身影。在它短暂的成长历程中,几乎可以总结出中国市场上饱受追捧的热门行业变迁的踪迹。
事实上,夏新是业内较早意识到产业投机机遇的企业,也是较早思索过摆脱产业投机者嫌疑的企业。
曾经以影碟机生产为主业的夏新电子在2000年与2001年都经历了大额亏损,公司一度被实施特别处理。2002年,夏新电子通过一款A8手机创出了毛利率高达48.5%的业界神话,两年赚了11亿元,一度成为向手机行业转型最成功的家电企业。
但2004年,夏新电子再次衰落,利润同比减少了98%,其中手机产品销售收入同比下降了33%,毛利同比降幅达到60%;2005年更是出现6.58亿元的巨亏,即使形势不错的2006年,其亏损面也达1.02亿元,2007年更是全年巨亏7.92亿元。连续3年的亏损,已经使曾经壮志凌云的夏新游走在坠落的边缘。
对此,业界普遍认为夏新电子是产业投机者,无论是之前的录像机热、影碟机热,还是近几年的手机热、汽车热、3C热、3G热,无不存在夏新电子的身影。
2003年,急于摆脱产业投机者嫌疑,夏新前任总裁李晓忠做出了成为产业投资者的决定。他在创造手机市场的辉煌之后,曾做出两个决策:其一,放弃靠引入产品为主的市场策略,定位自主研发,同时进入三种3G标准终端的研发;其二,同时进入笔记本电脑和液晶电视两个领域,确定3C战略(计算机Computer、通讯Communication和消费电子产品ConsumerElectronic)。
尽管李晓忠确定的3C战略很诱人,但由于产业线扩张太广,在进入新兴市场方面的冒进策略,直接影响到了公司当前市场产品的研发和推广。
据透露,夏新电子开发3G手机的投入已超过1亿元,但直至2008年之前3G终端的研发成果在国内都没有用武之地,而其在笔记本业务和液晶电视业务上的投资,由于没有市场经验和渠道,在经历了一系列艰难的市场开发尝试后,迅速陷入了“有技术没市场”的窘境。
尔后,随着手机市场的恶化和利润锐减,夏新电子无力再维持投入,其嗷嗷待哺的3C研发和市场开发,不得不走到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夏新电子将发展产品应用技术作为首要任务,这本身没有错,但它忽略了自己的实力和新兴市场的进入成本。应用技术的实质就是次核心技术,李晓忠希望在此基础上逐步逼近核心技术,从而仿效以此成功的样本——韩国三星,但李晓忠忽略了三星这样做是以品牌营销能力和资本实力为前提,而这两项恰恰是夏新电子的短板。
对于夏新而言,电视做得糊涂,毫无产业优势;电脑做得仓惶,有技术没市场;手机做得拖沓,库存拖垮企业生命线。
太多企业中,许多燥热的过程、顽强的奋斗最终仍会组接成一种整体性的无奈和悲凉。李晓忠本想靠着自身特殊的技术基因,带领夏新设法离开产业投机者仓惶的队伍,结果却反而落到了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