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图像和视觉问题
转载 关于图像与视觉问题
原文地址:关于图像与视觉问题作者:实验空间--姜吉安作品《两居室》2007-2009创作谈
参与批评家(左起):吴鸿、杭春晓、杨卫、鲍栋、高岭、姜吉安
地点:艺术国际时间:2009/9/15
姜吉安:我先介绍一些我的早期作品,有的大家都看过,有的可能没看过。这组照片是1992年的一个7人群展,展览的名字叫《过渡》,参与这个展览的艺术家有陈少峰、李红军、宫林、李富、徐大为、曹洪年和我。
高岭:《过渡》是姜吉安研究生刚毕业时的一个展览,姜吉安的导师是冯真教授。姜吉安毕业的时候,中央美院民间美术系有一个高级进修班,当时班上有宫林,现在是电影学院美术系的副主任。还有陈少峰,在河北省定兴县搞农民调查报告,一直搞了十几年。还有李红军,从陕西群艺馆过来的,现在读吕胜中的研究生,已经毕业。还有徐大为、李富、曹洪年。92年我针对这个展览写过一篇文章,发表在当年的《江苏画刊》。
姜吉安:这个展览在90年代早期范迪安先生有介绍,当时我研究生刚毕业。我和参展的艺术家都比较熟悉,大家就一起做了这个展览,展览由吕胜中策展,地点在当代美术馆,就是中国美术馆东侧的原美院附中的展览馆。
我在这个展览里的作品名字叫对位,我使用了照相馆布景的方式:把各种潮流人物图片的脸挖掉,想留影存照的人可以把头放上去拍照。作品表达的是错位的观念,人在既定文化史情景中总是笼罩在一种既定的、被限定的或者被控制的精神状态下,人真正的个体性不存在了,错位是在既定意识形态话语驯化下人的普遍真相。
《对位》装置之一姜吉安1992
左边这张照片是我的脸加在年画门神的身躯上,好像后来有艺术家也做过类似的作品。在展览前,我准备使用毛泽东的身躯和动作,草图画了中山装,当时是吕胜中策展,说不要做这个,可能担心出问题,因为90年前后比较敏感。
关于对位这个作品,后来我做了自我反思:我92年这么做,之后为什么不这样做了?笼统地说是这样的做法还不能满足我,虽然里面也提出了问题。但我骨子里有一种东西,就是十分重视作品是否包含着真正属于自己的发现,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视觉艺术家才会有的独立发现,而不是大家都可能有的那种显而易见的发现,这样的东西才能满足我。另外,我也十分重视技术对作品表达的参与,我希望作品有想法,带出问题,同时技术自身的观念性也必须加入到表达里面起作用。所以,对位这种类型的创作,不能完全满足我的这两个基本条件,所以就做了这一次,以后没再做了。
下面是另外一个作品,这个是老美院车库二楼我画室里的旧桌子旧椅子,我把它们拆解,雕刻出了花生、鸡蛋、链条等大约6套作品,今天给大家看的这些照片是其中的主要部分,这些都是废旧桌椅转换来的。有朋友说,拆这些旧桌椅或许是消灭了一些文物,因为王府井的老美院现在已经荡然无存了。
《炒花生》废旧桌椅转换之一姜吉安1992
这些雕刻的花生和真花生一样大,我把它们和真花生混在一起,都用火炒了一下,朋友们来聊天的时候,可以边聊天边吃。92年那个时候大家的生活水平很低,买盒1毛钱100支的烟(大公)都有些困难,所以朋友来了能有花生吃,已经是很好的招待了。在前后大约一年的时间里,每次端出这些真假混合的花生,幸运的朋友往往是先吃到了几个真的,再碰上一个捏不动的。有的朋友第一次就不幸碰上了木头花生,但还是一边聊天一边用双手使劲捏,挫败感不自觉就流露出来。最后发现是木头的就很惊讶,转而大笑起来。
这种作品就更接近于满足我,我一贯有兴趣的是简单普通的东西里有问题的点,其中也有一定的技术控制难度,不同材质的花生在火上炒,颜色要很接近有一点难度。另外它是主要针对视觉问题的,视觉的可靠性成为问题。人在日常生活中,比如他拿花生的时候,不会像搞研究那样去仔细地观察,不会自动摆脱经验化的视觉方式,不会用天性的元视觉去观察事物,人的惯常视觉状态总是比较粗糙和套路化的。所以日常视觉的真实性不可依赖,真假花生混在一起,形成一个视觉问题实验。
另外这个是一个可以活动的木头链条,是椅子的一根支撑刻成的,镂空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链条,每一环之间不是粘接的。这个本来有两条,现在只剩下这一条了。好像后来也有人做过类似的作品。
下面是我06-07年的绢本绘画,这些作品首先是针对光影问题的,因为中国传统绢本绘画中不出现光影,这些绢本作品是以光影问题对传统绘画视觉体制的提问。我选择绢本绘画的材料方法,是觉得与问题的关系更紧密和有效。第二,选择几何形体作为题材,符合我的兴趣点,我喜欢大家都认为是不能用的或者艺术创作不能使用的事物,这反而成为我选择它的原因。这种题材的选择,针对了工笔画领域的主题套路问题。现在的工笔画领域基本还是固定的那么几个题材和几种标准的画法,花鸟、山水、人物分专业的,画花鸟永远画花鸟,画人物永远画人物。另外,工笔画这个种类就像几何形体一样普通,搞当代艺术的没人愿意碰它,会觉得工笔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