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地区武式太极拳.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辽沈地区武式太极拳

辽沈地区武式太极拳   一、太极拳特点和要领      武式太极拳发源于永年县广府镇,乃清道光年间广府东街人武禹襄所创,其传承为赵堡太极拳的王宗岳传蒋发传邢喜怀传张楚臣传张宗禹传张彦传陈清平传武禹襄,距今已有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了。   武禹襄所创的武式太极拳既不同于陈式老架和陈式新架,也不同于杨式太极拳大架和小架,他的拳架小巧紧凑,动作舒缓,气势鼓荡,形似干枝老梅,在松静中暗含着开、合、隐、现,在走架时,步法严格,分清虚实,逢转必沉,弹簧腿,麻花腰,胸部、腹部的进退旋转始终保持中正,以背丝扣导引内劲。全是用内动的虚实转换和“内气潜转”来支配外形,出手不过足尖,左右手各管半个身体,不相逾越。      二、辽沈地区武式太极拳有两种不同风格      我是在1971年跟随郝少如先生学的郝派武式太极拳新架和原始架53式。从此由喜练外家拳(曾练过地宫鸳鸯拳和太极梅花螳螂拳)转向研练内家拳功法,郝派拳架也称“开合拳架”,是郝为真宗师在清末民初任直隶省广平府中学堂(河北省立第十三中学)太极拳教师时,为适应集体教拳的需求,适合一至四呼发口令,将拳式加大开合动作并以几个动作合为一个节序,便于发口令,形成开合太极拳架,又称“郝架”,其主要特点:步法灵活,拳架简约,圈小劲捷,动作柔和圆满。每势以起、承、开、合贯穿,身正招圆,气势饱满,强调走内劲不露形迹,变幻莫测。是名副其实的武式太极拳新架,此拳架在国际流行很广。郝派至今还保留着原始拳架53式的传统演练方式。   在沈阳我又拜武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闫志高宗师的亲传弟子刘常春先生为师,继续研习郝派武式太极拳。家师刘常春先生所传的闫志高宗师拳架是在郝派武式太极拳108式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的,家师刘常春先生按照周易九九归真之原理把相连拳式合并为一式,如“十字手”、“单鞭”两式合为“十字手单鞭”一式等,归为81式。闫志高宗师早期拜郝为真为师学武式太极拳,那时郝为真还没有改拳架,教的是原架108式,因此在东北地区的“三杰”所传武式太极拳拳架基本相同,由于闰师精通形意拳和八卦掌,在郝派???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又糅进八卦掌和形意拳之劲别,如懒扎衣拳式就糅进了八卦掌中老僧托铱中的拧裹劲别,与懒扎衣中拥、捋、挤、按劲组成混合之综合劲,使此拳式威力大增,因此闫志高宗师所传与郝派武式太极拳原架有所不同。闰志高宗师所传之拳架在辽沈地区和河北保定市等区域流传很广,特别是我师弟张方经过多年亲访和考察推荐并一同拜李启轩所传葛顺成(人称“葛老显”)的弟子霍梦魁宗师的亲传弟子吴本萍老先生为师,继续学练研究武式太极拳原架54式和108式原始拳架,拜吴本萍为师后,又进一步体会到武式太极拳的原始架的奥妙处和窍要,在练拳中,架子要紧凑,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腾挪闪展,变化灵活,虚实分明,体现出了武式太极拳之眼手身腰步,心神意气劲,缩小软绵巧,急速玲弹脆,卧似盘龙,起似箭等武式太极拳的原架特点。更体会到在练拳中必须做到以先天带动后天,内不动,外不发,腰不动,手不发,又要体现出方圆相生,身体对拉拔长的内劲运化,以内劲令人不知的内气潜转来配合身体的接运蓄发等特点。辽沈地区所传武式太极拳,基本上是两种拳架,一是顾胤柯先生和霍梦魁先生所传授的原始拳架,另一种是闫志高先生所传授的郝派拳架,和郝为真后期所改的武式太极拳新架,但也保留原架53式的练法。      三、清河三杰下辽东始末      早在伪满时期,顾胤柯先生、霍梦魁先生、闫志高先生将武式太极拳传播至东北地区。当时顾胤柯先生和霍梦魁先生的武式太极拳早已久负盛名,在沈阳乃是佼佼者。他们传播的是武式太极拳原始架、108式和54式。   1953年,沈阳市爱好武式太极拳者自发聘请清河县伪满时期曾来沈教拳的霍梦魁先生和另一位武式太极拳名家闫志高先生一起来沈阳教授武式太极拳。当时由高云五、李荃英、田采章等人组织筹集聘金人民币300元,其中100元交给霍梦魁先生做路费,另外200元交给闫志高先生做聘礼。霍、闫二人同时来沈阳设教场授拳,在沈阳市沈河区军署胡同一起教授武式太极拳。当时教的是郝为真先生创编的武式太极拳新架,又名96式“郝派架”。于1954年初,霍梦魁先生和闫志高先生分开教拳,闫志高先生仍在原处教拳,霍梦魁先生搬到沈阳市大北关火神庙前殿设场教授武式太极拳,当时霍梦魁先生教的武式太极拳是原始架108式和54式实用功夫架。故后来霍、闫二位先生在东北地区教的武式太极拳架势内容有所不同。后人誉为“清河三杰下辽东”,在武林界被传为佳话,清河三杰在辽沈地区为传播武式太极拳做出了卓越贡献。      四、清河三杰之顾胤柯小传      顾胤柯(1889~1962年),河北省清河县前倪家村人,1910年拜葛顺成为师,学习武式太极拳,于1926年随父顾文灿到奉天(即沈阳)的南市场开饭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