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进京赶考”答卷.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份“进京赶考”答卷

一份“进京赶考”答卷   “据说长沙地委和湘潭县委现正进行在我的家乡为我建筑一所房屋并修一条公路通我的家乡。如果属实,请令他们立即停止,一概不要修建,以免在人民中引起不良影响。是为至要。”   这封信写于1950年9月20日。那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在全国人民都不是很富裕的情况下,长沙地委和湘潭县委打算为毛泽东在韶山的故居建房通路,毛泽东得知这一消息后,给湖南省委书记黄克诚、第一副书记王首道及中南局第三书记邓子恢去了信。朴实的言语、坚决的态度,现在读来,仍令人心生敬佩。   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者、党中央主席,毛泽东的权力和地位可想而知,然而他终身清正廉洁的高风亮节,―直为后人称道。他出身农家,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战争年代,―直坚守节俭之风,始终保持着传统的农民式生活习惯。他常说的一句话是:“没有条件时不讲究,这一条容易做到;有条件时不讲究,这一条?做到。我们共产党人就是要做?做到的事!”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一切按照规定办事,在这方面,毛泽东是廉洁如水的人民公仆,堪称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楷模。   毛泽东一生酷爱自由,富于开拓进取精神,又是一位浪漫、洒脱、豪放的诗人、政治家、革命家和理论家。他一生代表着千百万普通劳动者的利益,―直坚信自己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因此,他拒绝享受与普通民众悬隔的生活,一生自甘清贫,在生活起居方面素以简单随便著称。在饮食方面,他说自己是“农民的生活习惯”,战争年代如此,进城以后,仍保持了吃湖南红糙米的习惯,米饭里总要加点赤豆、芋头。碗沿碗底或掉在桌上的米粒,他都捡起来吃掉,有时甚至感叹地说:“什么时候农民都吃上我这样的饭,那就太好了”。在1963年全国发生自然灾害时期,他决定自己不吃肉,与人民同甘苦,共同度过自然灾害时期。工作人员担心长期这样下去,主席的身体会出问题,便偷偷弄个荤菜上来,毛泽东便以“罢吃”相抗。   对待自己的子女,毛泽东的指导思想是“历来纨绔子弟考不出好成绩,贫能成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他让孩子们同普通百姓一样,不能有丝毫特殊。进城后,女儿李敏、李讷上大学,吃住都在学校,回家也总是和一般工作人员一样到大灶食堂吃饭。周末回家,卫士长李银桥开车去学校接,被毛泽东知道后受到了严厉的批评。李银桥不服,说:“天黑了,女孩子……”毛泽东做了一个断然的手势:“别人的孩子能自己回家,我的孩子为什么不能自己回家?”“不许接,让他们自己回家,说过就要照办,让他们自己骑车或者搭汽车回来。”三年困?时期,学校伙食不好,李讷经常吃不饱,脸色发青,李银桥偷偷送了些饼干,被毛泽东知道后又受到了严厉的批评:“三令五申,为什么还要搞特殊化?”李银桥分辩说:“别人的家长也给孩子送吃的。”毛泽东火了,拍着桌子说:“不要说了,她是学生,按规定不应该享受,就不能享受,我和我的孩子都不能搞特殊,现在尤其要严格。”对儿子毛岸英的培养,他倾注了极大心血,也寄予厚望,从苏联回国后,却没有将他留在身边,而是让他到工厂农村去调查,体验生产生活,增加他的感性知识。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前线需要翻译,毛泽东又将他送到朝鲜前线,最后牺牲在朝鲜的土地上。年仅28岁的儿子牺牲后他又指示:和所有抗美援朝战士一样,安葬在朝鲜。   全国解放后,故乡的族人知道毛泽东登上了天安门城楼,他们纷纷写信要求上京一游,或是“借主席的光”谋个好工作等等。对此,毛泽东总是耐心解释,或者婉言拒绝。1950年5月7日他在给毛贻华的信中说:“工作事尚望就近设法解决,我现在?于为助,尚企鉴谅。”1951年2月15日他在给毛岳乔的信中说:“你的生计困?甚为系念,但我不便有所介绍,仍望在原地自己设法解决。”1956年在给本族姑妈的回信中他还是说:“调你儿子做财经工作一事,我不能办,要在当地所属机关自己申请,乞谅为荷。”在给杨开智的信中,更是字字斩钉截铁:“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来京,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主席拒绝得多了有时也只能以答应一些族人到北京小住的方式给予安慰。类似信件很多,这些信件的中心内容和闪光之处,都是不让族人产生“荫庇”思想。但同时,毛泽东又是一个非常重情义的人,非常看重乡情、亲情,体谅他们的困?。他经常用自己的稿费接济他们,如对待杨开慧的母亲即是如此。长沙解放后,当他得知老人家还健在的消息后,立即拍电报表示祝贺和亲切的问候,并托人送去皮衣料,要她做成皮衣抵御风寒;在全国由供给制改为薪金制后,他还按月给老人寄去生活费,从未间断过;为了消除老人晚年的寂寞,曾先后让儿子毛岸英和毛岸青回老家看望外婆,叮嘱他们为母亲扫墓,并且问候那里的乡亲们。   对曾在自己身边工作过的工作人员,毛泽东不曾帮助任何一个人飞黄腾达做大官。但不论是谁,只要提出生活有困?,他便会在经济上给予帮助,因为“他们帮过我的忙,不能忘记他们”。在他的生活费开支中,有一项是专门用来给身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