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革新八十年代探索与交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戏剧革新八十年代探索与交融

戏剧革新八十年代探索与交融   【幕启。背景为人艺小剧场。   【舞台上搭建了一节破旧的车厢。林兆华正在指导演员排练《绝对信号》。   【画外音:   “文革”之后,人艺百废待兴。1978年于是之领衔的话剧《丹心谱》首演,开人艺破冰之先声。作者苏叔阳回忆,话剧上演后,仍遭遇诘问,诸如这个戏是不是要借怀念周恩来批评毛主席等等。直到邓小平下结论:“这是一部好戏。”人艺上下才算吃到定心丸。如释重负的苏叔阳和朋友们喝酒庆祝,高兴得把酒杯都碰碎了。   1979年5月22日,焦菊隐平反昭雪大会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隆重举行,近六百人参加。阳翰笙主持大会,曹禺致悼词。也是这个月,《茶馆》复排上演。北大一位法国留学生范西蒙写了一封给焦菊隐的信,说《茶馆》是他看过的中国话剧中最好的:“我想这个戏有国际水平,如果去巴黎演出,一定会受到巴黎观众的热烈欢迎。”留学生不知道,焦菊隐已经去世四年了。   第二年,范西蒙的话得到了印证。1980年9月,人艺受德国西德曼海姆民族剧院之邀,到欧洲演出《茶馆》,一共演了二十五场,大受欢迎。从海外交流中受益的人艺开始打破“戒律”,引进西方剧目。一片蓬勃气息之中,人艺也在呼唤新生力量,1982年林兆华执导的《绝对信号》便横空出世。         林兆华:“拯救失足青年”      《绝对信号》的剧本最初发表在《十月》杂志上,林兆华看到剧本的第一反应是不知道怎么排:“它的现实是一条线,回忆是一条线,心理空间又是一条线。这在当时现实主义创作的戏里是没有办法去排的,现成的东西没有。”《绝对信号》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一列火车的车厢里,讲述一个待业青年内心几经挣扎,最终选择与列车长一起对抗车匪的故事,这出戏难就难在有大量的回忆闪回和心理独白,这部被定义为“心理现实主义”的话剧,如何完美地呈现在舞台上,对于现实主义积淀深厚的北京人艺,是一次全新的突破与挑战。   林兆华当时已经四十六岁,刚做导演,亟待一出好戏来证明自己。之前他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录音机械员,后来考上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作为小生进了人??,长期出演一些不起眼的小角色。直到“文革”后,赵起扬重新主持工作,问及林兆华的意愿,他答“想当导演”。上海青年话剧团导演胡伟民曾经写文章回忆当年,自己和张辛欣等一众朋友经常跑到林兆华的小宿舍里,边争论边创作。饿了,林兆华就去食堂买馒头给大家吃,或者在煤油炉上炒几个鸡蛋。   在人艺排戏,必须经过审查这一关。当时院党委主要成员夏淳、英若诚、于是之、苏民等人担负审查职责,第一关审的就是剧本。《绝对信号》男主角黑子被设定为待业青年,实际上就是失业,当时这个概念还很敏感――社会主义国家也有失业?黑子在剧中还预谋犯罪,这显然与主流话剧中的正面人物相去甚远。而主人公不时流露出弃儿一般的怨愤之情,更显得灰色而不合群。   《绝对信号》排演时,恰好赶上人艺要赴桂林演出,院里大部分人都去了,林兆华找到留守的几位演员,包括后来饰演老列车长的林连昆,在剧本还未通过审查时就大胆排演起来。他们选择了小剧场,因为当时几乎没有经费,只能因陋就简。排练时布景十分简陋,十几个灯光箱钉些木条,便搭出了车厢的景。剧组后来在丰台铁路车辆段专门找了一节闲置的守车做舞台,在破旧的车厢里排戏找感觉。等人???的主要领导从桂林回来时,《绝对信号》已经排得差不多了。   为了通过审查,林兆华宕开一笔,把主题阐释为“拯救失足青年”。最后内部演出,演完后八九分钟,审查组一片沉默,没人说话。林兆华想,只要台下有一个人说句“这叫什么啊”,这戏就完蛋了。   最后还是人艺老演员田冲的一句话救了场。他说,北京人喜欢吃一种铁蚕豆,俗称“甜酥蹦豆”,四川还有一种“怪味豆”――我们就把这部戏当“怪味豆”吃,其实也不错。   《绝对信号》最后获得的审查意见是:“要强化正面人物,弱化待业青年问题。”1982年11月5日,这颗“怪味豆”在首都剧场三楼宴会厅首演。掌声响起后,在场边用一支手电筒打追光的林兆华,满脸都是密织的冷汗。   《绝对信号》迅速在观众中传出口碑,连演了七八十场,被尊为中国话剧“小剧场运动”的星火之作。不过林兆华并不承认自己是先锋戏剧导演:“《绝对信号》也不是什么实验戏剧,我只是觉得戏剧只有一种声音是可耻的,想排一个不同的戏。”   曹禺给予《绝对信号》大力支持,第一百场演出时,他从上海特地打电话祝贺,并给剧组写信:“《绝对信号》的优异成绩,是北京人艺艺术传统的继续发展。北京人艺??不固步自封,不原地踏步,绝不应抱着那点成就沾沾自喜,不求前进。人老,常易看不得新事物;机构老,就容不得新事物。”   这部戏成就了大导演林兆华,也成就了老演员林连昆――在此之前多演反角的林连昆,通过老列车长一角,终于施展出自己的才华。之后他又接连主演了《狗儿爷涅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