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冠脉左前降支近中段病变临床疗效评价.docVIP

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冠脉左前降支近中段病变临床疗效评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冠脉左前降支近中段病变临床疗效评价

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冠脉左前降支近中段病变临床疗效评价   [摘 要] 目的 评价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冠脉 左前降支近中段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冠脉造影显示左前降支近中段狭窄病变并分别置入雷帕霉素洗脱 支架(SES组)或裸金属支架(BMS组)的患者各100例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临 床和冠脉病变特征,术后1年临床随访和冠脉造影复查。 结果 两组患者匹配良好,仅SES组置入支架的长度显著长于BMS组(21.0 7±7.45mm vs 18.25±6.82mm,P=0.0057)。在随访中,无心源性死亡,SES组1例 因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复查显示SES组再狭窄率较BMS组显著降低(7. 4% vs 25.9%,P=0.002),并直接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下降。 结论 药物洗脱支架显著降低左前降支近中段狭窄病变介入治疗后再狭窄 发生率,可作为血运重建的一种有效策略。   [关键词] 冠心病;药物洗脱支架;介入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_816X(2010)02_0116_03      冠脉旁路术和以支架置入术的介入治疗是冠脉左前降支狭窄病变的有效血运重建策略[ 1]。近年来,以内乳动脉为桥血管的微创冠脉旁路术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而裸支架 时代的介入治疗虽然可获得良好的即刻疗效,但再狭窄发生率影响了其远期预后。随着以Cypher和Taxus为代表的药物洗脱支架应用于临床,有效降低再狭窄发生率,带来了新的希望[2,3]。本文旨在评价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冠脉左前 降支近中段病变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冠脉造影显示左前降支近中段狭窄病变并置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的连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SES组),置入裸支架的连续患者100例为对照组(BMS组)。剔除累及左主干病变、分叉病变和再狭窄病变。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和冠心病危险因素、临床诊断、左室射血分数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其中SES组近段65例,中段35例,BMS组近段62例,中段38例。   1.2.1 术前准备:各例术前服用阿司匹林100mg/d和抵克力得(Ticlid)0.5g/d或氯吡 格雷(Plavix)75mg/d至少三天。急性冠脉综合征者,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   1.2.2 冠脉造影:???股动脉穿刺置入7F动脉鞘,按标准Judkins法行冠脉造影,以左前降支近2/3节段内存在直径狭窄>70%病变为支架置入术的判断标准。   1.2.3 支架置入术:经动脉鞘推注普通肝素5000~10000IU。按常规方法分别置入雷帕霉 素洗脱支架CypherTM(Cordis,Johnson&Johnson)或裸支架。   1.2.4 介入治疗成功的判断标准:支架植入术后残余狭窄50%。   1.4 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应用SAS软件完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 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来表示,组间比较应用卡方检验。以P   [3]Stone GW, Ellis SG, Cox DA, et al. A polymer_based, paclitaxel_eluting sten t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N Engl J Med,2004,350:221-231.   [4]Cisowski M, Drzewiecki J, Drzewiecka A, et al. Primary stenting versus MIDC AB:preliminary report_comparison of two methods of revascularization in single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J]. Ann Thorac Surg, 2002,74:S1334-1339.   [5]Iakovou I, Dangas G, Mehran R, et al. 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oronary a rtery bypass (MIDCAB) versus coronary artery stenting for elective revasculariza tion of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J]. Am J Cardiol,2002,92:885-887 .   [6]Shirai K, Lansky AJ, M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