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功能监控(翁浩)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呼吸功能监控(翁浩)PPT

肺弥散功能测定 弥散量(DL)是测定肺泡膜功能的一项生理指标,即在一定时间内(1min)单位分压差(mmHg或kPa)条件下,能够通过肺泡膜的气体量。以公式表示如下 弥散量?=?通过肺泡膜气体量/肺泡中气体分压/时间 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每分钟CO吸入量?(ml)/肺泡气PCO(kPa).min?? 正常值:3.3~4.6ml·kpa-1/s 临床意义:降低:肺组织广泛损害,肺水肿,肺纤维化等 30 小气道功能监测 小气道指气道内径在2mm以内的细支气管,是许多肺部疾病病变早期发生的部位。其数量多,总的横截面积巨大,但其阻力仅占气道总阻力的20%以下。 其病变早期多无临床症状,胸部X线及常规肺功能试验基本正常,而小气道功能测定有助于病变的早期发现和诊断。 对于危重病人,小气道功能状况有助于判断预后 测定指标 闭合气量(CV):指从肺总量一次呼气过程中,肺低垂部位小气道开始闭合时所能继续呼出的气量 闭合容量(CC):指小气道开始闭合时肺内存留的气量,即闭合气量与残气量之和 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MEFV): 动态肺顺应性(dynamic compliance,Cdyn) 呼吸力学监测 气道压: (airway pressure) 呼吸道阻力(airway resistance) 胸肺顺应性 气道压 吸气峰压(peak pressure):正常应低于20cmH2O,机械通气时应限制在40cmH2O以下 平台压(plateau pressure):吸气末到呼气开始前,此时肺内各处压力相等。因此,潮气量不变的情况下,其只与胸肺顺应性有关,可用于计算静态顺应性。正常9~13cmH2O,维持时间约为整个呼吸周期的10%。其更能反映气压伤的危险 呼气末压(end-expiratory pressure):为呼气末至吸气开始前肺内平均压力值,自主呼吸时应为0 呼吸道阻力(airway resistance) 由气流经呼吸道时气体分子间和气体分子与气道之间的摩擦产生,用单位时间内维持一定量的气体进入肺泡所需的压力表示 Paw=(Ppk-Pplat)/气流流量 正常值为1~3cmH2O/(L·s),麻醉状态下的机械通气可增加至9 cmH2O/(L·s) 35 胸肺顺应性 呼吸系统在单位压力变化下的容积改变称为顺应性, 气流消失后单位压力变化引起的潮气量改变称静态顺应性(Cstat);气流存在时测定的顺应性称动态顺应性(Cdyn),后者不仅受胸肺阻力影响,还受气道阻力影响 正常值: Cstat 50~100ml/ cmH2O Cdyn 40~80ml/ cmH2O 术前肺功能评估 目的:识别具有高度危险发生围术期并发症的患者,估计和减少危险因素,制定合理的围术期治疗方案 一般手术患者呼吸功能评估 肺切除患者呼吸功能评估 改善呼吸功能的措施 麻醉、手术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呼吸中枢的调节功能抑制 功能残气量下降 气体交换功能受损:VA/Q失调 膈肌活动受限 通气不足或通气储备能力下降 分泌物清除能力下降 一般手术患者呼吸功能评估 病史 体格检查:听诊、 叩诊、 触诊 胸部X线片 运动试验、吹气试验、憋气试验 肺量计检查、血气分析: 年龄大于65岁,病态肥胖, 胸部手术,严重心肺病史, 呼吸困难, 肺切除患者呼吸功能评估 肺量计和弥散功能检查 心肺运动试验 预计术后肺功能的检查 放射性核素通气扫描 放射性核素灌注扫描 定量CT 计算被切除的肺段 单侧肺动脉阻塞试验 40 术前改善呼吸功能的措施 停止吸烟:戒烟8周可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 治疗COPD等肺部疾病 有效的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和胸部理疗 择期手术前强化营养治疗 围术期呼吸抑制 呼吸抑制:各种原因所致有效通气量不足,临床表现为呼吸频率、形式、幅度改变,引起二氧化碳潴留伴(或不伴)缺氧的相关体征 中枢性呼吸抑制 外周性呼吸抑制 机械性呼吸障碍 呼吸肌无力 低肺功能 中枢性呼吸抑制 由于中枢神经及其下传通路或中枢及周围化学感受器损害所致中枢驱动力下降 原因: 麻醉药物所致:全身麻醉药、麻醉性镇痛药、镇静催眠药、全脊髓麻醉 颅内病变:外伤、肿瘤、颅内出血等 体温过低:32℃时 10~12次/min;27℃时 6~8次/min 过渡通气或膨肺所致的呼吸抑制 中枢性呼吸抑制的机制 CO2增高在一定范围内刺激呼吸,PaCO2达100mmHg刺激达最大,可产生CO2麻醉。挥发性麻醉药即可抑制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使二氧化碳通气反应曲线向右下移位 麻醉性镇痛药:通过μ受体直接抑制延髓呼吸中枢 过渡通气或膨肺导致PaCO2过低,对呼吸中枢的刺激作用减弱 中枢性呼吸抑制治疗原则 呼吸道通畅:清理分泌物、人工气道 有效氧疗及通气:纠正缺氧和CO2蓄积 停用呼吸抑制药物 病因治疗 挥发性麻醉药:增加通

文档评论(0)

erfg4e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