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骨伤科传统疗法PPT课件
(一)学科范畴: 中医骨伤科是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防治运动系统 (骨、关节、肌肉)伤、病的学科。 西医 “骨科” 中医(中西医结合) “骨伤科” (二)历史回顾: 1.新中国成立前 历史悠久,疗效突出,古籍较少,解剖、材料学的滞后制约发展。颞颌关节口腔内手法整复、脊柱悬吊复位、髌骨骨折抱膝圈固定、小夹板外固定等,都是我国发明。著名人物有: (1)春秋战国,扁鹊,以刀刺骨,著《难经》。 (3)唐代,蔺道人开创骨折切开复位,撰写了我国第一部骨伤科专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他的骨折治疗四大方法(复位、固定、药物、练功)沿用至今。 (4)清代,钱秀昌发明杨木接骨,撰写了《伤科补要》;吴谦编撰的《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将正骨手法归纳为八种,创造和改革了多种外固定器具(固定脊柱的通木、髌骨抱膝圈等)。 2.新中国成立后: 专科医院、学校、研究机构遍地开花。以天津医院为代表的中西医结合方兴未艾,正骨手法、微创复位固定器 械、外用药物等的现 代研究等成绩斐然。 涌现出中医正骨各大流派:辽宁(及天津)苏氏、 河南郭氏、浙江张氏、福建林氏、武汉(及佛山)李氏、 上海八大伤科。许多经验得到整理和传承。 现代著名的几家大型骨(伤)科医院: (三)学科优势: 1.骨伤科是中医院的骨干学科,有良好的两个效益,在战伤救护、救灾等方面功勋卓著。对创伤、骨病(劳损和退性行疾病,感染、非感染性关节炎,营养代谢性疾病,畸形)、肿瘤等各类疾病都有良好的疗效。感染、畸形、肿瘤更适于中西医结合治疗。 2.中西医结合: 前途无量。过程:凑合→配合→结合→融合。 3.新进展: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在显微外科、烧伤、 骨折、急腹症、针麻等方面,中国居世界领先地位。 中医骨伤科的精髓和优势是手法正骨和中药外治。 (1)手法正骨 ①接骨理念演变:AO→BO→CO学派 AO(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internal fixation) 国际内固定协会。概念与技术的精髓是骨折解 剖复位与骨间加压,在坚强的内固定下愈合。 BO(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 生物学内固定。 重视局部软组织的血运,固定坚强而不加压。 CO(chinese osteosynthesis) 中国接骨学。 “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 患合作”的骨折治疗原则。有限(弹性) 固定,减少应力遮挡(废用)。试验证 实,小夹板比钢板内固定骨折愈合快。 ②正骨手法的研究(以脊柱胸腰椎压缩骨折为例)。 临床研究证明,稳定性、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都可以用手法治疗并获得满意效果。 实验研究证明,压缩骨折复位不是通过几何填充来直接实现的,而是通过外力整复完成的。 经动物模型证实,只要有前后纵韧带和椎间盘或两者之一完整,过伸复位都可使被压缩椎体基本上达到 解剖复位,而且稳定性较好。 实验研究证实,如椎体小关节稳定, 施加水平牵引可以提高复位效果。 临床证明,适时配合练功,可以提 高和巩固骨折整复效果。 整复器具正逐渐代替徒手整复:充气垫枕、波浪板腰垫、顶升器具、悬吊复位器械、携带式支具等。 ③穿针固定器具(以锁骨、胫骨为例)。 山东文登整骨医院用复位钳夹持、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较目前常规手术使用钢板、骨圆针内固定的切口小、愈合快、费用低,代表了微创新理念。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采用双轴重合法进行胫骨延长术,提高了力线精度,不破坏骨内膜,极大的减少了移位、不愈合等手术并发症,在骨折穿针外固定支架研究方面处于很高的水准。 (2)药物: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在今后的20~30年内,30%的药物将改为经皮给药剂型。为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外用药物的研究开发和推广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①骨折愈合:补肾益气活血中药能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血肿吸收、促进钙盐沉积、提高骨痂质量、促进基质胶原合成、提高成骨细胞活性、提高微量元素含量、刺激骨生长因子分泌、影响外周神经递质,从而促进骨折愈合。如伤科接骨片、接骨七厘散等。 ②急性软组织损伤:活血化瘀中药可以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血管通透性,从组织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学等水平进行了研究和证实。如三七胶囊、龙血竭散等。 ③骨关节炎:中药敷贴、熏洗、热熨、透入、灌洗、注射(香丹、参麦、鹿茸多肽等),可增加机体免疫能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鹿茸多肽对关节软骨细胞有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