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0第五章 污染土壤生物修复.ppt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第五章 污染土壤生物修复

微生物的共代谢作用可能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靠降解其它有机物提供能源或碳源 通过与其它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发生共代谢,降解污染物 由其它物质的诱导产生相应的酶系,发生共代谢作用 牝牛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vaccea)在丙烷上生长的同时,有能力共代谢环己烷,将环己烷氧化成能被假单胞菌种群利用的环己酮,而这些假单胞菌没有能力直接利用环己烷。 环己烷的共代谢分解 缺少进一步降解的酶系 中间产物的抑制作用 需要另外的基质,或必须和其它微生物联合作用 共代谢的原因 共代谢微生物生长缓慢,物质转化效率低 容易引起一些有毒物质的积累 共代谢机制的存在,大大拓展了微生物对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作用范围 环境修复或筛选高效微生物的过程中要考虑共代谢的影响 有些不易降解的农药,它们并不能支持微生物的生长,但它们有可能通过几种微生物的共代谢作用而得到部分的或全部的降解。例如,通过产气气杆菌(Aerobacter aerogenes)和氢单胞菌(Hydrogenomonas sp.)的共代谢作用,可将DDT转变成对氯苯乙酸,后者可由其他微生物进一步分解。可见微生物的共代谢作用在自然界难降解物质的分解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共代谢的环境意义 去毒作用—脱卤作用 氢代脱卤 羟代脱卤 氢卤同时 通过脱卤素酶的作用,卤原子被其他的元素或基团取代,降低污染物的毒性 还原脱卤 氧化脱卤 脱氢脱卤 代表性脱卤去毒作用 去毒作用—去烃基作用 有的农药含有和S、N、O等原子相连的烃基,微生物能脱去这些烃基,使其毒性下降。 去甲基或去烷基作用 许多杀虫剂含有甲基或烷基,这些烷基与N、O、S相连,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会脱去这些基团,变为无毒 去毒作用—甲基化作用 对一些酚类加入甲基,可以使其钝化。 ROH →ROCH3 OCH3 五氯酚的甲基化 去毒作用—硝基还原作用 一些硝基化合物都具有生物毒性,将硝基还原为氨基能降低其生物毒性。 RNO2 →RNH2 去毒作用—去氨基作用 某些有机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位点是氨基,去氨基作用则能使其失去生物活性。 去毒作用—醚键断裂作用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含有醚键,醚键断裂能消除其植物毒性。 去毒作用—腈转化为酰胺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含有醚键,醚键断裂能消除其植物毒性。 去毒作用—轭合作用 有毒物质和生物体内的一些代谢产物和小分子物质发生合成反应,使以有毒物质毒性降低的现象为轭合作用。 动物产生金属硫蛋白与重金属结合 植物产生植物络合素合重金属结合 一些微生物体内葡萄糖和芘结合 微生物激活作用 有毒物质 结构变化 彻底分解为CO2+H2O 毒性增加 毒性不变 毒性降低 激活作用 去毒作用 无毒化合物 致癌物 致畸物 致突变物 急性毒物 毒植物素 抗菌素 激活作用及其特点 迅速矿化 缓慢矿化 持久性 活化 激活作用可以发生在微生物活跃的土壤、水和其他任何环境。产生的产物可能是短暂的,是矿化过程的中间产物,也可能持续时间很长,甚至引起环境问题 激活作用的结果是生物合成致癌物、致畸物、致突变物、神经毒物、毒植物素、抗菌素等 激活反应—脱卤作用 三氯乙烯(TCE)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能脱卤生成氯乙烯,氯乙烯是强致癌物质;TCE在甲烷营养的培养物中不进行脱卤反应,不形成氯乙烯,而是形成氯乙醛,氯乙醛既是强致癌物质,又有急性毒性,如果和乙醇等饮料一起摄入会立即失去知觉。 Cl3C=CHO ←Cl2C=CHCl →ClHC=CH2 激活反应—形成亚硝胺 亚硝胺是很强的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物,亚硝胺的形成是仲胺的N-亚硝化作用,形成高毒性的N-亚硝基化合物。 激活反应—环氧化作用 微生物能使一些带双键的化合物形成环氧化物,使其毒性增加,如一些农药的产物比母体的动物毒性更大。 激活反应—硫代磷酸酯转为磷酸酯 激活反应—硫醚的氧化 涕灭威 甲拌磷 乙拌磷 激活反应—酯的水解 一些除草剂被植物吸收后进入植物体内,在水解酶的作用下,生成游离酸,才能发挥作用。如禾草灵和新燕灵等。 激活反应—甲基化 一些无机物能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甲基化,其脂溶性增加,引起毒性增加,而且更易于在生物体内积累。如Hg、As、Sn等。 激活反应—去甲基化 一些真菌能使双苯酰草胺(N,N-二甲基-2,2-二苯基乙酰胺)脱去甲基生成无甲基的二苯基乙酰胺,是一种植物毒素。 激活反应的类型 缓解:有时一种化合物A会有两种前途,它可以转化为更有毒化合物B,即激活;也可以转化为无毒化合物C,由于A向C转化,避免了A向B的激活,因此成为缓解。 典型激活:主要是前面提到的一些激活反应,也是严格意义上的激活,其产物往往毒性更强,而且持久性和迁移性也往往会加强,引起的环境毒性更大。 生物毒性谱的变化:对一类生物有毒的化合物,在分子结构改变以后会对完全不同的另一类生物有害,这就是毒性谱发生了改变。它不是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