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13课 海峡两岸交往 开阳县第一中学.ppt

第13课 海峡两岸交往 开阳县第一中学.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3课 海峡两岸交往 开阳县第一中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当时我国造船业和航海技术在世界上的先进地位,以及郑和远航的史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学习郑和、戚继光的优秀品质,加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讨论: 郑和为什么要七下西洋?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俞大猷(1504-1580)福建晋江人,生于弘治十六年。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儒将、武术家、诗人、兵器发明家。他最主要的功绩是领导抗倭战争。他历任明代三朝,一生坎坷。戎马生涯47年,四为参将,六为总兵,累官都督。率部转战于苏、浙、闽、粤之间,身经百战,战功显赫,“俞家军”威名赫赫,与当时另一位抗倭名将戚继光并称“俞龙戚虎”。 俞大猷 倭寇是指13世纪至16世纪期间,以日本为基地,活跃于朝鲜半岛及中国大陆沿岸的海上入侵者。曾经被归于海盗之类,但实际上其抢掠对象并不是船只,还有陆上城市。在倭寇最强盛之时,他们的活动范围曾远至东亚各地,甚至是内陆地区。倭寇的组成并非仅限于日本海盗,只是由于海盗最初都来自日本,而汉代时期的日本曾经以倭奴国自称,所以这批海盗被统称为“倭寇”。及至后期,由于日本国内政治形势转变,加上官府的管制,日本人出海抢掠船只的事件已经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来自中国和朝鲜的海商与海盗,他们采用过去倭寇抢掠的方式继续在东海横行,这些人也被归于倭寇之列。 倭寇 倭寇盔甲 抗倭图 抗倭图 “连舰数百,蔽海而至。浙东西,江南北,滨海数千里,同时告警” 《明史·日本传》 “大肆毁掠,……杀人无算。城边流血数十里,河内积货满千船”          《倭变事略》  戚继光佩剑     戚继光用过的军刀 《太平抗倭图》 光饼 光饼的来历 据说,戚继光率领士兵追剿倭寇,贵在用兵神速。但行军过程中,架锅烧饭会拖延不少时间,戚继光又想不出其他的好法子。有一次行军途中,附近村子里的老农为戚家军献上许多中间小孔、外置芝麻的咸饼以作慰劳,并对戚继光说,这饼光光的,用绳子穿上带在身边,饿时即可充饥。消息传开后,沿海各地的百姓争相为戚家军做光饼。由于助戚家军平倭有功,据说嘉靖帝还赐名曰“继光饼”。也因为该饼略带咸味,又称咸光饼。光饼名称从此流传开来。 想一想 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戚继光抗倭是反侵略的正义的战争; 他训练的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他得到了其他抗倭将领的相互配合; 采取了灵活的作战方法。 天皇皇,地皇皇, 莫惊我家小儿郎, 倭寇来,不要慌, 我有戚爷会抵挡。 戚继光故里    太平寨下的戚继光像 三、葡萄牙侵占澳门 澳门妈祖阁 * * 导入新课 中国军舰开赴亚丁湾打击海盗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课程标准 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侵占澳门等具体史实。 知识与能力 培养观察和分析史料的能力,分析戚继光抗倭斗争胜利的原因,并对戚继光进行评价,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重点   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难点   把历史事件和时间、空间紧密的联系起来,形成准确的时空概念。 1.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2.宣扬明朝的国威 3.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你知道那时的西洋是今天的什么地方吗?   明朝把文莱以西的南洋群岛和印度洋的广大地区叫做西洋。 一、郑和下西洋 郑和   郑和(1371—1433),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和武术家。本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今昆明市晋宁县)人,明成祖朱棣赐 “郑”姓,又将其升迁为内官监太监,由于郑和又名“三保”,所以人们也叫他“三保太监”。 郑和下西洋航线图 郑和下西洋的海船模型 郑和下西洋 郑和的远航有哪些影响? 听故事思考讨论 当年郑和宝船一到,人们都争相跑到马六甲河沿岸,用当地土特产交换郑和带来的丝绸和瓷器,马六甲的贸易由此繁荣起来。现在每年到马来西亚的游客中,有75%选择到马六甲,这些游客必定造访三宝山与郑和历史博物馆。马六甲的旅游业蒸蒸日上,“郑和遗迹游”是这里的王牌。 郑和与马六甲 “巴巴”“娘惹”代代传   传说郑和船队的一些中国水手来到马六甲后,和当地的马来族姑娘结婚,他们的后代男的叫“巴巴”,女的叫“娘惹”。因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马来文化的共同影响,这里形成了独特的“巴巴”文化,成为马来西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辟了从中国到东非的航路; 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 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郑和的远航有哪些影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