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案1).docVIP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案1).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案1)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班级 ) 授课题目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拟 课时 第 课时 明确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能够区分各家的主张;了解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及各家学说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各家主张的异同,培养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辉煌灿烂以及思想文化在争鸣和碰撞中不断发展的规律。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孟子的仁政思想;庄子的思想及其影响;法家的思想;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庄子的思想及其影响 课型 □讲授 □习题 □复习 □讨论 □其它 教 学 内 容 设 计 师生活动设计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和儒家学派 战国时期,继承和发扬孔子儒家学派思想的是孟子和旬子。请一组同学介绍孟子。 1、孟子 (1)仁政学说——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2)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性善论——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 (4)人的修养和义利观 “仁政”学说是孟子对孔子“仁”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封建政治哲学的最重要概念,关注的是人民生存的权力。“仁政”的主要内容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轻徭薄赋,征发徭役不违农时,给农民以土地,有利于劳动人民,有利于封建统治,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孟子语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荀子 荀子传世名言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 劝学) 二、墨子与墨家学派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 墨家学派的思想主张 1、 主张“兼爱”、“非攻” 2、 尚力、尚贤、尚同: 3、节用、节葬:反对统治者的铺张浪费。反对儒家的厚葬和守孝三年。 墨子的思想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哪个主张可以体现?墨子思想有什么进步性?后来为什么不受重视?  墨家思想是中国古文完整版的辨证唯物主义及辨证唯物论。墨家的墨子生活在战国初期,代表了平民的利益。当时,社会经历划时代的变革,封建经济初步形成,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小生产者的队伍不断扩大。“兼爱”反映了地位低下的小生产者受剥削和压迫,要求摆脱贫困,渴望得到统治者的体恤,能够温饱富裕;“非攻”反映了各诸侯国为掠夺土地和人口混战不已,生灵涂炭,生产遭破坏,广大小生产者厌恶战乱,渴望安定;“尚贤”反映了小生产者对世袭制用人制度的不满,对社会政治清明的渴望。虽然战国时代封建经济日渐繁荣,小生产者的队伍日渐扩大,墨家思想有着广大的群众基础,“兼爱”、“非攻”有利于发展生产和社会进步,顺应了历史的潮流,但它却不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更不能使统治者在激烈的兼并战争中生存并完成统一,所以也不可能被当时的封建地主阶级所采纳。 三、庄子与道家学派 四、韩非子与法家学派 法 家 思 想 : 一 、人定胜天。 二 、人不应该违背自然规律 。 三 、国家要富强 ,要靠耕战 ,耕是搞好农业生产 ,战加强战备。 四 、法治比德治更适合于当时社会 ,因为社会发展变化了,一切事物也随之变化,因此具体措施也应改变 。 法家思想为什么受重视? 儒家代表儒士,道家代表隐士,墨家代表侠士,法家代表谋士,法家与其他三家最大的不同就是法家面对现实,与时俱进,其他三家理想主义、复古守旧。 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了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中下层的利益。法家集大成者是韩非子,“今胜于古”的进步历史观为封建统治阶级改造社会提供了理论依据;“以法为本”、“法不阿贵”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符合当时的社会需要,具有积极意义;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法家的治国模式是以严刑峻法为根本,以愚民为手段,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实行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韩非子的法家理论为秦王所采纳,成为他灭六国、建立专制体制的理论依据。但单纯化的法家思想导致苛政暴敛,从而促使秦朝二世夭亡。秦汉以后,法家作为一个学派消失,但历代王朝重视“法”的作用,这种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制度却在中国延续了2000余年,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百家争鸣的影响 “百家争鸣”的出现,活跃了思想,传播了文化,对于当时的社会变革及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