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遗传学讲义 核外遗传.ppt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遗传学讲义 核外遗传

第十三章 核外遗传 第一节 细胞质遗传的概念和特点 细胞质遗传的概念 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母性影响和持久饰变 一、细胞质遗传的概念 “细胞核遗传”:由核基因决定的遗传方式。 “核外遗传”:生物的某些遗传现象决定于或部分决定于细胞核以外的一些遗传物质,这种遗传称为“核外遗传”或“非染色体遗传” 。 细胞质遗传:这种由细胞质成分引起的遗传现象叫细胞质遗传 。 细胞质遗传有何的特点? 二、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三、母性影响和持久饰变 母性影响 持久饰变 1、母性影响 概念: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受到母亲基因型的影响,而和母亲的表现型一样,这种现象叫母性影响。 类型:短暂的母性影响、持久的母性影响 1)短暂的母性影响 是短暂的,只影响子代的幼龄期。 麦粉蛾的色素遗传中的母性影响 2)持久的母性影响 另一是持久的,影响子代的终生。 椎实螺的外壳 椎实螺外壳旋向的遗传 椎实螺外壳旋向的遗传 2、持久饰变 似乎介于母性影响与细胞质遗传之间。一般是由环境因素引起表型改变,这种改变可通过母亲细胞质而连续传递好几代,最终必将消失。 其机制尚不清,有人认为是由于细胞质基因的稀释,即细胞质基因的复制赶不上细胞分裂;但也有可能是其它机制。 第二节 叶绿体遗传 一、叶绿体遗传的现象 紫茉莉花斑枝条的遗传:1909年,德植物学家Correns柯伦斯,首先报导了植物质体的遗传现象。 紫茉莉花斑状图 紫茉莉花斑品系杂交试验的结果 前质体 光照 类囊体发育 叶绿素合成 叶绿体 (正常的的cpDNA) 紫茉莉细胞质不均等分配示意图 玉米的埃型条斑的遗传—孟德尔遗传 玉米的埃型条斑的遗传—非孟德尔遗传 当ij/ij玉米用作母本与绿色父本杂交时,子代中看不到典型的孟德尔比例,它们的表型可以是绿、白或条斑型。可见,条斑一旦在纯合体ij/ij植株中出现,就可以通过母体遗传下去.这一种特性形成后就与ij基因无关了。显示出典型的细胞质遗传,而不论植株的核基因型如何,甚至是在ij座位上替换了一个正常基因,使其核基因型为+/ ij ,也不足以把由原来却核基因效应所造成的叶绿体DNA中的突变。矫正”过来。 从玉米埃型条斑的例子显示,一方面叶绿体这种细胞器在遗传上有其自主性,另一方面,叶绿体受到核基因突变效应的影响可以发生改变。 二、叶绿体遗传的分子基础 1962年,由kis和plant首先明确肯定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DNA。 叶绿体DNA与核DNA的比较 第三节 线粒体遗传 线粒体遗传的表现 线粒体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线粒体遗传的表现 酵母菌小菌落的遗传 链孢霉的“缓慢生长”遗传 1、酵母菌小菌落的遗传 酵母菌的生活史 酵母菌小菌落的遗传 1)酵母菌的生活史 2)酵母菌小菌落的遗传 正常酵母和“小菌落”酵母杂交 酵母菌的野生型、分离型小菌落和营养型小菌落突变型之间的杂交 2、链孢霉的“缓慢生长”遗传 二、线粒体遗传的分子基础 1962年,由KIS等发现线粒体内有DNA,与核内DNA明显不同。 第四节 其它细胞质颗粒的遗传 细胞内共生体的遗传 质粒的遗传 一、细胞内共生体的遗传 草履虫的生活史 草履虫放毒型的遗传 1、草履虫的生活史 单细胞原生动物,具有2个小核(2n)+1个大核(2n) 有2种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细胞直接分裂形成两个个体。 有性生殖:接合生殖、自合生殖 草履虫的接合生殖 草履虫的自体受精 2、草履虫放毒型的遗传 放毒型:产生草履虫毒素,能杀死其他品系; 敏感型:可被毒素杀死的品系。 为什么放毒型的草履虫能产生毒素呢? 有2个因素决定: K基因:显性,存在于细胞核。 卡巴粒(Kappa):存在于细胞质中的特殊颗粒,含DNA、RNA、蛋白质(类似细菌,为细胞内共生体),能自我复制 草履虫的放毒型和敏感型 履虫放毒型和敏感型的接合(没有交换细胞质) 履虫放毒型和敏感型的接合 (交换细胞质) 细胞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的关系 第五节 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 植物雄性不育的类别及其遗传特点 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的应用 一、植物雄性不育的类别及其遗传特点 植物雄性不育的现象 植物雄性不育性的类型 1、植物雄性不育的现象 具普通性:18个科的110多种植物中有不育现象 其最大特点: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可育的花粉。雌蕊发育正常,可产生正常的卵,并可接受正常花粉而结实。 雄性不育的玉米: ♀♂同株,其上的雄穗的花药发育不正常,不能开花散粉。雌穗发育正常,只要接受正常花粉,就能结种子。 造成植物雄性不育的原因: 生理因素、环境因素等等,我们要讨论要讨论的是由基因控制的可遗传的雄性不育。 2、植物雄性不育性的类型 细胞核雄性不育类型 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 核质互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