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有关董源生平几个问题考辩
有关董源生平几个问题考辩
摘 要:作为文人水墨山水的事实鼻祖,董源的作品在中国山水画史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是,相关董源生平的一些问题至今仍然比较模糊。造成这种模糊主要与宋初董源绘画在当时的声名不振有关。作为北方王朝的北宋对于董源山水的认识尚处在一个“略知其人”的状态,在其后的整个南宋时代,董源也没有被真正地重视。董源的真正被发现,进而由他的山水启发将文人山水推向一个高峰的是元四家。而此时距离董源的时代已经近四百年了。因此,这种历史的阴差阳错是我们今天对于董源仍然认知较少的根本原因。本文的写作亦无法超越历史的限定,但对于画史中关于董源生平、身份的几个最基本问题的争论上,前人的认定尚有可商量之处。
关键词 :董源 北苑 茶
关于董源的生平,史料的反映仅仅可以明确以下几点:
第一,他是江南人。这里所说的江南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长江下游三角洲南岸由南京延伸到上海、杭州、绍兴甚至宁波,中间包括镇江、苏州、无锡、常州以及湖州、嘉兴等地的江南。北宋所谓的江南分为江南东路、江南西路。东路包括我们今天长三角以及皖南宁国、广德一带,不包括浙东的绍兴、宁波。西路则主要是今江西一省。所以,出生于江西的黄庭坚也自称是江南人。有关董源的出生地,看法不一,一说其为南昌人,一说其为金陵人。不过,总之可以称为江南人。
第二,董源的身份问题。在明确董源身份之前,有必要先来大致地明确一下他的生卒年。关于董源的生卒年,历来记载都非常模糊[1]。值得注意的是,相对而言,离董源时间较早的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和宋徽宗年间《宣和画谱》三书都把董源归入到北宋画家之列,说明董源不仅入宋了,而且还健在了相当一段时间。可以说,这是北宋三本书的作者对于董源生卒年的这一共识。比如,同为赵宋统一后灭国并随其主入汴的后蜀、南唐之臣,像黄筌、卫贤这样的著名画家,《图画见闻志》、《圣朝名画评》和《宣和画谱》皆毫不犹豫地将他们归入到五代之列,而董源却归入到北宋之列。须知黄筌是入宋(965年)以后才去世的。两相比较,这说明,在这三本书的作者看来,董源入宋、而且之后还生活了不少的时间才去世,这应当不是什么问题。不然,没有理由将黄筌归入五代,而董源归入北宋。宋灭南唐是在开宝七年(975年),如果以董源入宋后仍存活10年为计,他的卒年应在986年左右。假设董源寿数为70岁,那么他的生年就大致在916年左右。
另据《图画见闻录》记载,南唐中主保大五年(947年),董源曾受中主之邀和南唐的文臣画工们一起创作过《赏雪图》。而记载的人物顺序是徐铉、张义方居上,董源居周文矩、朱澄等南唐画工之后,仅比徐熙之孙徐崇嗣靠前。这种次序安排很能说明问题:徐熙、张义方、周文矩居上是应该的,即:在郭若虚看来,无论是年龄地位,他们都在董源之上。董源可以比较的只有徐崇嗣。徐崇嗣的生卒年已不可知,但是,其祖徐熙生于唐僖宗光启年间,光启年号延续了三年,公元885年即光启元年。撇开非长子所生等等因素,以二十年为一代人,徐崇嗣的出生时间应该在925年左右。换句话说,董源当时大概是30岁左右,徐崇嗣只有20岁出头、比董源年少,自然排名应当在董源之后。也就是说,此次笔会,董源和徐崇嗣是作为两位后生的身份出现的。徐崇嗣有祖上的老面子,而董源是否具备这一点,现有的资料根本无法证实。那么,以如此的年龄资历,董源是如何具备参加此次笔会之资格的?
比较合理的解释是,此次活动的场所即有可能在皇家后苑的北苑。如果董源此时正任北苑副使,在他管辖的北苑中举行笔会,能够叨陪末座恰恰是适得其便。当然,这也只是一种猜测。
关于皇家后苑的北苑,北宋无名氏《江南余载》中说:
姚凤为内辖使,奢僭。尝因病思鹿血羹,辄杀北苑长生鹿食之(1)。
可知确有此为皇家所辖的北苑存在。
北宋郑文宝所著《江表志》说得更清楚:
北苑水心西有清辉殿,署学士事。太子少傅徐邈、太子太保文安郡公徐游别置一院于后,谓之澄心堂。
郑文宝生于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宁化县水茜乡庙前村郑家坊人,受业于徐铉,仕南唐至校书郎,入宋以后曾举进士,淳化年间被授予陕西转运副使。郑文宝出生时闽国已为南唐所灭7年,又在南唐上层活动,故对南唐掌故的记载应为可靠。
据这段记载可知,北苑之地不仅是皇家别业之所在,也是南唐公卿们办公、优游的地方。澄心堂纸在旁,又值大雪之时,帝王和他的幸臣画工们汇聚于皇家园林之内,雅写风骚、兴会一时,是最恰当不过的。董源虽然没有什么年资,以身任其所之故而参与其中,一般情况下,也不会引起那些年长资深的公卿画工们的不满。
又据北宋初年的《京嗜旧传》记载:
李后主少时,遣人于庐山爽垲地为精舍,极一时林泉之胜,命宫苑使董源以澄心堂纸写其图来上。既即位,以精舍为开先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