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咖啡馆,散落在北京心灵居所
咖啡馆,散落在北京心灵居所
周立波的咖啡和大蒜的说法,一出世就受到了很多北方人的抨击,其实北方人不但爱吃大蒜,爱喝咖啡的习惯未必输给南方人。或者换句话说,有城市的地方就有寂寞,有寂寞的地方,就少不了咖啡以及咖啡馆。
“我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曾经这句经典的话被很多年轻人所追捧,以前年轻人喝咖啡是为了赶潮流,追求时尚。现在都市人去咖啡馆是为了工作、聚会、放松心情,很多喜欢徜徉在咖啡馆的人们,其实未必一定是爱那里的咖啡,而只是爱上那里的氛围。试想温暖午后,手捧一杯泛着温厚奶香的拿铁,在咖啡馆的大落地窗前,听着老板钟爱的黑胶唱片,目光放远,穿越人流,你会忽然生出一种置身人海,却超然世外的感觉。
这一刻,将心灵暂时寄居在这里,在人群里悄悄隐匿,暂时离开。
ZARAH 又寂寞 又美好
因为住在南锣鼓巷,所以免不了四处转转,到各家咖啡馆坐坐,其实锣鼓巷里的咖啡馆很多,混合着各式酒吧,基本上让你一天都转不完,但是有特色的其实没有几家,能留下深刻印象的,更是少之又少。
创意产业催生下的创意物品,多数都是形式大于内容,而市场的淘汰率也极高,没特色没风格的最后都存活不了,所以基本上是每隔一个多月就能看到有店面易主,有店面翻新,有店面消失。
这家ZARAH咖啡馆在与锣鼓巷垂直相交的鼓楼东大街上,别看这条街没有锣鼓巷热闹,距离后海也是咫尺距离,但是生意却是旺得不得了。比起锣鼓巷里的一些有名无实的地方,这里的德式咖啡地道正宗,老板私人密制的松饼更是好吃得没话说,最主要的是,它的价格大概是后海咖啡馆的一半都不到。
来这里的外国朋友很多,去锣鼓巷以及后海转的朋友,也都喜欢在这里歇脚。一旦遇到赶稿的时候,我就喜欢带着笔记本躲到这里,一个下午加一个晚上,喝七杯咖啡,吃三盘松饼,写完一篇稿子。店主贴心地营业到零点打烊,店里的音乐轻柔舒缓,非常适合放松精神。
因为去得久了,店里的服务人员也都认识我。留着很酷的发型并且做得一手好松饼的男侍应生小陈,之前一直被我错当成老板,小陈总喜欢在端松饼过来的时候,抿着嘴角微笑,会说流利的英语、法语,还有基本??意大利语。我喜欢在顾客不多的时候和他攀谈,问他年纪轻轻英文那么好,却为什么当起了侍应生。他又抿起有着招牌笑容的嘴角说:如果有机会让你放弃现在的工作,你会不会选择去开一间咖啡馆,或是选择呆在咖啡馆里工作?我低头想了一下,点点头。没错,多数留恋咖啡馆的人都或多或少有着这样的梦想。
小陈说,喜欢去酒吧的人,偏爱热闹;喜欢去茶室的人,偏爱清净;而喜欢去咖啡馆的人,则是又爱清净,又怕孤独,又寂寞又美好。你看这里虽然人很多,但是你坐在任何的一个卡座上,都是这一小块领地里的国王,你置身在一个众多人的世界,却还有着一种说不出的孤单。你可以选择一个人静默,也可以在心情好的时候,和邻座的人淡淡招呼。这种刚刚好的距离感,正是我喜欢的。
我喜欢在咖啡馆看着这些来来往往的人,喜欢观察每个人脸上的表情,喜欢放自己喜欢的音乐,喜欢给每个人调属于他们自己的咖啡。当然,我也许不会一辈子都做这个行业,但是人在年轻的时候,总要偶尔奢侈一把,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才好不辜负青春。
因为青春,不就是用来挥霍的么?
盒子 光影交错的美丽
不是每一个喜欢泡咖啡馆的人都能开咖啡馆,但,凡是开咖啡馆的人,一定都是喜欢咖啡的人。不过把往日的喜欢变成可以运作的商业资本,这不但需要热爱,更需要精明的商业头脑。
三四年前,我因为采访,来到这家叫做“盒子”的咖啡馆,那时候它在五道口,低调,略显安静,却深得很多大学生的喜爱。老板是个很爱电影也很懂咖啡的女人。她平均每周都要举办小型的电影试映会。和其他喜欢放电影的咖啡馆不同的是,这里放映的多数都是先锋电影,或者一些法语以及西班牙语的电影,片子有时候很闷很晦涩,有时候又很文艺。
盒子咖啡馆的地段有点绕,据说店里不成文的标语是,第一次是朋友带你来这里,第二次是你自己来这里,第三次,是你带着其他朋友来这里。可见其口碑相传的自信。
只是因为不想早起去写字楼上班,所以老板决定开一家咖啡馆,靠自己的经营养活自己。可梦想人人都有,但是真的做下去,未必是人人都行。
咖啡馆才开的时候,几乎没什么人上门,一来因为地段偏,二来这里的咖啡和别处也并无区别。那大家为何要舍近求远呢?
一次偶然的机会,老板拿出自己私藏的电影在咖啡馆里放给自己看,却没想到意外地在顾客里找到了同好,而且彼此还相谈甚欢,大有几分相见恨晚的意思。之后就开始了咖啡馆内的非主流电影之旅。渐渐的,这里成了文艺青年和电影爱好者的聚集地,盒子也因此而声名大噪了起来。
如今再来这里,一切早已经物是人非,有传言说老板在咖啡馆与人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