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报纸出版过程中“知识性差错”.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报纸出版过程中“知识性差错”

报纸出版过程中“知识性差错”   报纸出版过程中的知识性差错是指由于认识上的模糊、技术上的疏忽、知识面狭窄、文字表述不当等造成的内容上的差错。轻则文字、数字混乱,令人难以读懂;严重的还会造成政治性差错,产生很坏的影响。知识性差错在报纸出版过程中所占比例较大,一般占1/3左右,不可不引起重视。本文试就报纸出版过程中知识性差错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首先,知识性差错的种类可分为显性差错和隐性差错。显性差错属于低级差错,但影响出版质量;隐性差错较为常见,是报纸出版过程中需要集中精力消灭的差错。   显性差错。显性差错显而易见,因工作失误、技术原因用了错误的数字、文字而出现的知识性差错。   例如,1993年北京申办奥运会,有家报纸以《北京申办 20000年(应为2000年)奥运会》为题报道,读者大哗。这类差错显然是因为工作失误、排版错误所致。   隐性差错。隐性差错是与显性差错相对的。隐性差错掩盖在文章的内容中,需要仔细辨识才能发现。显性差错一般比较容易辨识,隐性差错则似是而非,辨识难度相对较大。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编辑和校对工作实际以及在报纸质量检查中记录的情况,将常见的隐性差错归纳为政治性隐性差错、数字性隐性差错、常识性隐性差错、失实性隐性差错四类。   第一类,政治性隐性差错。由于编校不慎,导致一些有政治含义的差错。   例1:(台湾)1999年向欧共体只出口自行车150万台……   销量较1998年全面下降。原因是台湾厂商把工厂搬到了中国。   简析: 该例最后一句将台湾置于中国之外,视台湾与中国为两个同等的政治实体,这是错误的。   例2:因持有公司40亿股份而成为内地首富的沈文荣,一跃列为新科中国首富。   简析:新科中国首富应为内地首富。台湾对大陆,港澳对内地。港澳是内地的一部分。   第二类,数字性隐性差错。数字性隐性差错很常见,校对时碰到一些看似正确的数字,仔细品味,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如果疏忽大意,差错就会见诸报端。   比如《财政收入过亿元》一文,原稿中是这样写的:“某县由于新上一批重点项目,增加了财政收入,截至目前,该县已实现财政收。”由于作者没有按规范要求写成1.2亿元,而是全部用阿拉伯数字,结果少写一个“0”,变成了1200万元,造成主题和内文前后矛盾。多留个心眼,想一想、数一数、算一算,就能够避免差错发生。   第三类,常识性隐性差错。编校人员不可能是文史哲、数理化门门精通的全才,也不可能是学贯中西、精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通才。社会阅历的不足、相关知识的缺乏往往会让人在面对一些常识性隐性差错时“一晃而过”。   1.文史类常识。这类差错是因缺乏文学、历史等方面的常识所致。比如:“似乎很男人的汉武帝为了‘和亲’与王昭君‘失之交臂’,恼怒之余,把一个不相干的画工毛延寿杀了……”该例出自某报的一篇文章,说汉武帝与王昭君“失之交臂”,与史不符。汉武帝驾崩于公元前87年,而王昭君“和亲”是在公元前33年。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把关防错需要丰富的知识面。   2.生活类常识。由于缺乏生活常识而不能辨识的错误。有家报社曾经刊登一幅《马儿你慢些走》的图片,说明文字是“每匹马都背负着两三百斤的水泥沙石”的内容。图片刊发后,有读者打来电话称图片中的马并非马,而是骡子,可以从耳朵形状上来辨别马和骡子。由此可见,采编人员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如果不是对马和骡子等牲畜一类的常识略懂一二的话,还真不容易看出其中的问题来。   第四类,失实性隐性差错。此类差错实际是指虚假新闻,指新闻完全失实或关键细节失实,它比上几类差错更隐蔽、更能迷惑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隐性炸弹”。这些虚假新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情节虽然很夸张很离奇,但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若不是新闻事件的当事人,一般很难辨识真假。因此,校对人员接触这类富有刺激性和冲击力或者感觉到不合常态的新闻时,要保持足够的清醒,并具有分析判断能力,努力去甄别。   其次,分析产生知识性差错的原因,既要从思想认识上查找不足,又要从具体层面上追本求源,认真研判。报纸上出现的文字性差错,包括五大类:一是汉字数字用法不规范;二是错别字;三是标点符号差错;四是语法修辞差错;五是常识性差错,或叫知识性差错。笔者从编校实际中分析,产生知识性差错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思想上不重视,没有把消灭差错当做大事来抓。有的报社领导认为稿件的内在质量是大事,编校质量是小事。对好稿优稿独家新闻抓得紧,忽视了经常抓编校的阵地意识。有人认为,报纸差错难以避免,甚至用“无错不成报”来搪塞、麻痹自己。报纸与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不同,电台是靠声音的亲切感,电视台是靠图像的视觉冲击力,网络则靠海量的信息,而报纸只能靠方块字和图片,因此,报社必须重视抓编校质量。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