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ppt课件】手足口病疫情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ppt课件】手足口病疫情分析

手足口病概况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臀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 手足口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 手足口病的病原学 引起手足口病的人类肠道病毒病原体主要包括柯萨奇病毒(COX)A组的 16 、4、5、7、9、10型,B组的2、5 型等;肠道病毒71型(EV71);埃可病毒(ECHO)。其中以EV71及COXA16型较为常见。 手足口病的病原学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75%酒精和5%来苏不能将其灭活,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人类的胃酸、胆汁不易将其杀死。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以及56℃30分钟可以灭活病毒。病毒在50℃可被迅速灭活,病毒可在4℃下存活1年,在-20℃下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可长期存活。 流行病学 传染源 人是已知的唯一宿主及传染源。 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病后1周传染性最强,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仍可自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隐形感染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 消化道:粪-口传播。 呼吸道: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 密切接触(主要途径):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 医院感染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流行病学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显性:隐性=1:100 患者多为学龄前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3岁左右的婴幼儿。 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 不同病原型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人群可反复感染。 流行特征 四季均可发病,常见于4~9月份。 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 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托幼机构易发生集体感染。 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患者无发热,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一般预后良好;少数病例,特别是EV71感染患儿,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凶险,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 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 患儿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采取居家或住院方式进行治疗。居家患儿,家长或监护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如发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相关症状时,应立即送医院就诊,同时,要尽量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住院患儿应在指定区域内接受治疗,防止与其他患儿发生交叉感染。 成人感染病毒不会发病,但会成为带毒者,同样会传染,因此,成人在外出回家后应先洗手,避免传染家中儿童。 管理时限为自患儿发病之日起2周(青岛市规定) 2、切断传播途径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3、保护易感人群   注意均衡饮食,充足休息,坚持锻炼,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托幼机构和学校的预防 各级各类托幼机构和学校要高度重视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有关文件的要求,强化手足口病防控的责任意识,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的预防 1、每日指定专人负责晨检、午检,做好记录,并全天候观察,如发现传染性疾病,及时采取消毒隔离措施,做好记录同时上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上级主管部门。 2、发现因病缺课儿童,及时向家长了解缺课原因。 3、患儿回家隔离两周,隔离期满持医院痊愈证明方可回园上课。 7.儿童及教职工入园时,首先浸泡消毒、彻底洗手。教职工家中有患儿时不能上班。 8、加强对儿童个人卫生教育,饭前便后洗手。不要串班。 9、校门口及班级门口张贴手足口病宣传画,同时用黑板报等形式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10、家长接儿童时应先洗手,家长外出回家,应立即洗手。并对家长做好手足口病其它防控知识的宣传。 11、进行清扫和消毒时,工作人员应穿工作服、戴手套,清洗结束后立即洗手。 12、流行季节,要尽量避免不同托幼机构的儿童和外来人员的往来。 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疫情处理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