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森乌日塔 “国嘴”草原味.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纳森乌日塔 “国嘴”草原味

纳森乌日塔 “国嘴”草原味   豪爽、豪放、豪情万丈……这些蒙古族人的特点,和荧屏上的纳森似乎很难产生太多联系。纳森,这位全名纳森乌日塔的蒙古族汉子,十五年来一直端坐中央电视台新闻栏目,用流利而标准的普通话播报新闻,用他充满磁性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传递着来自天南地北的讯息。庄重、儒雅、平静的音像遮蔽了这位有故事的蒙古人所具有的质朴和淳厚。于是,我们走近荧屏下的纳森,探访他从内蒙古大草原到央视主持人步步艰辛的成长之路,探求这只展翅飞越草原上空的雄鹰的鸿鹄之志。      无心插柳的播音路   对大多数电视工作者来说,能成为一名国家级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可谓是职业生涯的“终极梦想”。但在纳森的回忆中,他年少时的梦想并非主持人,家庭中浓郁的艺术氛围让纳森一直将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作为自己的目标――纳森的父亲是60年代毕业于北京电影学???的高材生,与当代电影艺术家许还山、马精武是同班同学。父亲曾任内蒙古艺术档案馆馆长一职;母亲从十几岁开始就参加了内蒙古民族歌舞团,后从事民族歌剧的表演和民族声乐的实践和教研工作。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纳森从小就对于艺术的非凡热爱。   然而天不从人愿,纳森在考试中意外落榜,导演梦还没有开始,却就此终结,这自然让他的父母焦急不安。“那时候父母每天在耳边叨叨,谁谁考上北大清华了,谁谁考上北京电影学院了……”父母的唠叨虽然让纳森也感到烦躁与不安,但很快,他便将肩上沉重的压力化作为自己重振旗鼓的动力。   机会只会留给那些有所准备的人,一个全新的机会悄然来到纳森身边。1984年,北京广播学院面向全国招生,但是内蒙古的名额只有一个。当时有些“走投无路”的纳森,在父母的大力支持下,报名参加了这次考试。虽然进广播学院和自己最初的梦想不同,但是对自己要求一向严格的纳森仍旧抱着一种志在必得的心态投入到这次人生的选拔中。   “失败乃成功之母”,这话绝非对于失败者的安慰,而是一种成功之道。之前落榜的教训以及为考试而做的种种准备,都为纳森在参加广播学院考试中的超常发挥奠定了基础。提到这些,纳森依旧感慨:“当时除了高考考文化课外,还要考你的普通话标不标准,语言表达能力,诗歌散文朗诵,给你个新闻让你播,即兴给你一个话题,让你做一个口头作文等,应付这些考试内容的能力,在以前的一次次失败经历中也都有所锻炼,所以,是先前的失败促成了我后来的一蹴而就!”   就这样,在那次多达四五千人参与的考试中纳森一举夺魁,赢得了北京广播学院在内蒙古唯一的一个招生名额。不仅如此,纳森当时的专业成绩还是全国第一。毫无疑问,这是纳森成长过程中一段精彩片段,更是改变他命运的一次重要转折。回忆起这段过程,纳森笑道:“这就叫无心插柳柳成荫吧!走上这条路也算是歪打正着!”事实上,在经过多年工作的历练后,对于冥冥之中的命运安排,纳森以为偶然中有必然,“我内向而含蓄的性格其实并不适合做导演或者演员这个工作,反而,播音工作倒是更适合自己。”      站在家乡的肩膀上   纳森在1984年考入了北京广播学院,而这一年,恰逢广播学院对播音主持这个专业进行教育改革,原本四年要完成的学业变为了两年制,而纳森自然也因此成为了这次教育改革的“试验先锋”。不过好在,如此短暂的大学生活并没有让纳森在学业上的收获受到影响。相反,早先一心希望成为导演的他开始逐渐发现了播音主持的乐趣,成绩也始终颇为优秀。在毕业之际,纳森出色的成绩吸引了不少单位的注意,其中就包括让众多影视从业人员梦寐以求的八一电影制片厂,而纳森也和许多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一样,希望在北京,在首都更大的舞台上发挥自己的价值。然而,在80年代初期,国内的电视行业刚刚兴起,从中央台到地方台,都缺乏像纳森这样优秀的新生力量。内蒙古电视台更是不愿错失掉自己民族的人才,就专门派人到学校商谈,说这是我们少数民族地区培养的一个人才,我们急需这样的人才,必须让他回到内蒙古。就这样,纳森回到家乡内蒙古电视台工作,回到他始终挂念的家乡。   “学的东西马上就能用到,很快就适应了这个工作,第二年我就主持了内蒙古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从此以后一发不可收拾,每年都会让我来做。”但是当纳森在内蒙古电视台“如鱼得水”的时候,他对于自己的未来,也有着清晰而坚定的规划:“干我们这行,最高的追求梦想就是进入中央台。”   现在回过头看,纳森不仅勤奋、刻苦,也非常幸运――1991年,机会又一次悄然而至,中央电视台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知识大奖赛,面向全国挑选四名少数民族主持人。而已经在内蒙古电视台站稳脚跟的纳森,自然无可厚非地成为了代表参赛者之一。在参赛录像带寄出一个月左右后,纳森得到了中央电视台的垂青,并成功主持了那一年的全国少数民族知识大奖赛。他出色的表现不仅让全国更多的观众认识了这位既睿智又不失亲和力的内蒙年轻人,也得到了中央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