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蒙尘爱在历史和记忆之间
蒙尘爱在历史和记忆之间
栏目编辑 吴晓燕
他是一位英国青年,却是中国一所学校的校长。他深受学生的爱戴,学生把他的祭日定为一个节日。每到这天,学生们便坐在他的墓前给他唱歌,开展游艺活动。他只有27岁,却受人之托,成为了四个中国孩子的父亲。孩子们爱他,称他是一个“完美的人”,并把他逝世之日作为他们的生日。他是一位乐观而坚守自己信念和理想的人。朋友给他的墓志铭是:“他的一生和工作,将使原来寸草不生的地方变得芳草如茵。”
他叫乔治#8226;何克,1915年生于英国哈本登,1937年毕业于牛津大学。他打算在成家立业之前到外面的世界看看。游历了美国、日本之后,何克于1938年2月抵达上海。当时,日本正发动侵华战争。他计划在中国停留两周,再去印度,最后返回英国老家。当时,美国记者埃德加#8226;斯诺和新西兰社会活动家路易#8226;艾黎发起了一个从事安排难民、生产军需和民用品、筹集资金转送延安等活动的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简称“工合”),支援中国的抗战。美国记者史沫莱特向缺少人手的艾黎推荐了何克。“工合”还在各地创办“培黎学校”,为协会的企业培养技术人才。1942年,“工合”在陕西双石铺创办了一所培黎工艺学校,何克在艾黎的推荐下任该校校长。1944年,学校迁移,何克带着很多孩子经过漫漫征途,到达了甘肃山丹。他还收养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四个幼子。1945年,他在山丹培黎工艺学校平整球场时踢破脚趾患破伤风不幸逝世,年仅30岁。他的故事后来被好莱坞导演罗杰#8226;斯波蒂伍德拍成了电影《黄石的孩子》。
何克的故事能否在今天仍让我们为之动容?也许,从以下的史料和人们的探讨中,我们可以寻得答案……
史料之一:何克来到可怜的、战乱中的、被占领的上海,看到那些悲苦凄惨的景象感到十分震惊。日本军焚毁了周围的村庄,用刺刀挑死了庄稼人。城里挤满了饥肠辘辘和流离失所的人们。他们你看我,我看你,瘦骨嶙峋,忍寒受冻,相继死去,唯一的生路是向侵略者屈服,拣拾废铁,供制造用于屠杀内地同胞的炸弹。他目击成千上万的家庭整个寒冬在石头路面上栖身。有一条麻袋作垫的人就算是幸运的了。何克决定在中国逗留一些日子,实地了解中国人民和他们面临的问题。到他该去印度并接着回国的时候,他对姑姑说:“对不起,姑姑,我不能丢下这些人们。”
史料之二:聂广淳(何克收养的四个中国孩子中的老大)老人回忆起何克时无限感慨地说:“一大学校人,学业、教务、吃喝拉撒,全靠他一个人操心。我们小时候都没人管,自由散漫,比谁都能淘,叫何克伤透了脑筋。他自己那时也不过二十六七岁呀。”而在聂广涛(何克收养的四个中国孩子中的老三)眼中,何克是位难得的好父亲。他穿背带式工服和草鞋,讲一口地道的中国话,喂自己吃鸡蛋、羊奶,给自己洗澡、理发,添新衣服;兴致来时,还会抱起自己放到腿上颠上颠下,这也是小广涛最喜欢的游戏“骑大马”。他还曾向人提及一件事。那是1942年深秋,六岁的聂广涛不知母亲已经病逝,从孤儿院偷偷跑出去找母亲。他独自一人,忍受饥饿寒冷,冒着黑夜,步行了二十多里回到了家。当他看到家里到处是灰尘,并没有了妈妈时,伤心得大哭起来。哭声惊动了左邻右舍,邻居们都议论说他的妈妈已经死了。小广涛这才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没娘的孩子了。何克每次听到这个故事时,都会满含热泪地把小广涛紧搂在怀中。直到何克逝世的前几天,还向艾黎提起此事,眼里仍充满了泪水。
史料之三:1944年,50万日军再次掀起了大规模地面军事行动,从中国北方跨越黄河开始向中国腹地推进。西安、宝鸡,甚至小小的双石铺,都可能沦陷于日军铁蹄之下。腹背受敌,艾黎坚决主张学校转移。有天下午,一个学生看见何克一人爬上了学校旁边的丰禾山,他跟了过去。登上山顶,他看见他们的校长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望着山下的村子泪流满面 ……在家信中,何克难过地向父母倾诉:“这个学校对我们来说就像我们的一部分,要在日本佬打过来之前就这么放弃它,真的很难。”
史料之四:作为一位杰出的校长和革命工作者,何克的名字一直鼓舞着孩子们。有一次何克用中文写过一首歌:“我们在山丹获得新生,我们坚持在这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他对山丹和学校怀着无限的爱。他要把它发展成为一所为普通人开办的大学,从根本上为新社会增添力量。学生和教师们为了表达对何克的热爱和忠诚,在他临死的前夜,通宵达旦地奋力干活,同时预备丧事。这样做使他们在痛苦中感到有所慰藉。
史料之五:何克在生命的弥留之际让艾黎替写遗书:把自己的全部遗物,包括照相机、手表、留声机、书籍等,能用的留给师生,没用的一律拍卖,以缓和学校经济困难的状况。1945年7月22日,这位常穿着麻鞋的培校“保姆”停止了呼吸,时年仅30岁。老三聂广涛和老四聂广沛一直不知道何克病了,等厨师老俞带他们去看何克时,只看到一座坟茔。老三急了,人死了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