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生物圣地”前世今生
“古生物圣地”前世今生
经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6届会议投票表决,云南“澄江化石地”被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填补了中国化石类自然遗产的空白。
澄江化石地位于中国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境内,被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古生物发现之一”,是迄今为止全球发现的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种类最丰富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例证,被国际科学界誉为“古生物圣地”、“世界级的化石宝库”。澄江化石完整展示了寒武纪早期海洋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为生物起源与早期演化提供了重要证据和信息。
北京时间7月1日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澄江化石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一个化石类世界遗产,填补了中国化石类自然遗产的空白。
巧合的是,28年前,也在7月1日,青年科研工作者侯先光发现澄江动物化石群。
偶然发现的“古生物圣地”
28年前,一名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来到抚仙湖畔的云南澄江。他就是侯先光,当时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来澄江的目的是为了采集一种被称为高肌虫的化石。没想到,意外的收获让侯先光成为澄江动物化石群的发现者。
当时,侯先光近一个月的野外工作进展不顺。6月30日,熬过不眠之夜的他决定,换个地方重新寻找化石。1984年7月1日,小雨。侯先光来到距云南澄江县城8公里的帽天山,这是他来澄江之后的第二个野外工作点。围着山转了一圈,选好工作地点,他和助理一起又开始挖起石头。
下午2点多,一块半圆形的轮廓化石引起了侯先光的注意。“化石有五分钱硬币那么大,是以前的文章里都没有记载过的,这就意味着一种新的动物。”多日的疲乏瞬间一扫而光,侯先光赶紧让助理继续挖大石头,自己再用榔头敲开,看看有没有类似的化石。半个小时之后,另一块半长椭圆式的轮廓化石出现了。等第三块化石再出现的时候,侯先光被惊呆了。
“那是一块栩栩如生的标本。当时天空在下雨,标本给我的第一感觉就像是在水里漂浮着一样,然后又想这个岩层里怎么可能有这类化石。之后头脑一片空白,拿着标本的手也一直在抖,因为太突然啦。??侯先光说。
侯先光在帽天山意外发现的第一块化石,便是后来被鉴定为“长尾纳罗虫”的第一块澄江动物群化石。1987年4月17日,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正式公布“澄江动物群”的重大发现。“澄江动物群”被国际科学界誉为“古生物圣地”、“20世纪最惊人的古生物发现之一”。
前世:5.3亿年前的生命大爆发
侯先光的这一发现,打开了一扇洞察寒武纪早期生命面貌的窗口。
在地球历史中,距今5.42亿年——4.88亿年的寒武纪是引人注目的重要时期。早在19世纪初期,人们便注意到,从寒武纪开始,地层中保存了大量的化石,而在寒武纪以前的地层中却很少有化石。因此,寒武纪被确定为显生宙的起始,表示从寒武纪开始地球上有了“看得见的生命”。据介绍,1909年,美国古生物学家查尔斯·维尔卡特在加拿大西部落基山脉的布尔吉斯发现了距今5.15亿年中寒武时期的软躯体动物化石,展示了中寒武时期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面貌,成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经典例证。
侯先光介绍,澄江动物群的地质时代为5.3亿年,属于早寒武纪,比布尔吉斯动物种群早1500万年,因此澄江动物群更加接近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起点,这是迄今为止,人们所发现的真正意义上早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实证。
据了解,澄江化石地面积512公顷,化石物种多样,目前至少200个物种被描述发表,除7个藻类物种外,其余至少有177属193个动物物种,分别归属于16个动物门类和分类位置不定类群。
古生物研究学者表示,澄江化石地保存了早期复杂动物出现之后不久形成的完整海洋生物群落。不但骨骼化动物的硬体和软体组织能得以保存,各种各样的软躯体动物也得到完整保存,这种特异的埋藏方式在化石记录中极为罕见。用侯先光的话说,“你看到一个澄江的化石,就知道这曾经是一只虫子”。
今生:向人类展示地球生命演化
从28年前被发现到8年前开启申遗之路,再到今天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澄江动物化石群历经沧海桑田,执著地向人类展示生命的起源。
帽天山上的“小虫虫”们沉睡了5.3亿年。它们不会想到,竟能以如此完整的身姿展现在人类面前。当然,人们也不会想到,这些远古的“小虫虫”的出现,打破了澄江的发展轨道。
一组数据表明:澄江县磷矿储量极为丰富,其中储量最多的就是帽天山,占全县磷矿总储量60%。磷化工产业每年贡献税收占全县税收的近三分之一。当科学家们为发现“小虫虫”而神魂颠倒的时候,澄江人却要为“小虫虫”们的存在而重新思考,重新变轨。一个问题是,由于帽天山蕴藏着大量高品位磷矿,不少磷化工企业在保护区的缓冲区外围建厂采矿,一度威胁着澄江化石地的保护。
1987年5月,澄江县制定了《关于保护澄江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