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讲座有效提高生物实验探究性和操作性的策略PPT
有效提高生物实验探究性和操作性的策略;提纲
一、问题的提出
1、教学现状 2、新课标要求及实验的意义
二、生物学的本质及实验的特点
1、生物学的本质 2、生物实验的特点
三、增强实验的探究性
1、从科学发现史感悟实验的探究性
2、实验设计问题化
3、从实验变式上拓展问题
四、增强实验的操作性
1、改变装置
2、改变材料
3、改变操作顺序
五、新方法集锦及反思;教师对生物实验活动的教学普遍存在畏难情绪,认为生物学实验没有什么探究性,时间长,如种子的萌发实验、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难以在课堂上操作,对实验的教学效果不甚满意,好多采用的是讲实验、背实验、题海战术……;思维敌不过知识面,应试压力下使得部分学校对实验教学缺乏重视,对探究性实验的开设情况也没有很严格的要求和检查标准,造成了部分有一定难度和耗时较长的探究性实验的开设情况不容乐观。
? ;课程基本理念;1、实验课程是一种教学事件,但实验教学过程则是一种课程开发。鼓励创造性的实验,殊途同归。
2、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可以将教材作为参考,在教材设计的实验本身上拓展出更多的实验思维空间。
3、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帮助学生用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创造性的设计实验。;1、有序规范、器材完备、善于控制、讲究方法、操作规范、善始善终、讲究整洁。
2、民主、自主、合作、参与
3、自我建构、自我生成、自我交流、自我创新
4、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融合。;
科学精神的体验
最重要的教学资源
认识误区:实验是不是真的没用?!
实验真的只是工具?!;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就会异常活跃?,?学习活动就会随之变得愉快?,?学生就能高效率地掌握知识、技能。;二、生物学的本质及实验的特点;有一只母蟹,天生丽质,温柔而又多情,她一直梦想着能找到一只健康聪慧潇洒大方的公蟹做爱人,但却始终不能如愿,因为她有一个条件实在是太难满足了:必须是一只竖着走路的公蟹。终于有一天,她邂逅了一只竖着走路的公蟹,他们一见钟情,马上就定下了终身。婚礼那天,所有的蟹都来祝贺他们。但是,他们婚后的生活却并不幸福,因为母蟹失望的发现原来竖着走路的白马王子却变成了横着走路的蠢汉,母蟹哭着质问公蟹:“你当初为什么期骗我的感情?”公蟹连忙解释道:“亲爱的,我哪能天天都喝醉呢?”;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是研究生命活动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特别强调人的观察能力,他在实验室的墙上刻着几个醒目的大字:“观察,观察,再观察.学会科学的观察,将使你获得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2.生物实验的特点;全书生物实验;分析下面的实验并回答问题:
①把相同大小的两块鲜肉分别放在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个广口瓶中(如图),其中甲广口瓶不封口,乙用布封口。
②数日后,甲、乙两瓶中肉质腐烂,并在甲瓶的腐肉上发现了蛆 (苍蝇的幼体),用布封口的乙瓶内则没有。
(1)甲、乙两瓶中肉质腐烂的原因是 。
(2)该实验中的变量是 。
(3)你对甲瓶腐肉上出现了蛆的解释是 。
(4)你从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科学家不断实验探究——“自然发生说”;雷迪的实验→尼达姆的实验→斯巴兰扎尼的实验→巴斯德的实验;雷迪的实验;雷迪的实验结论;尼达姆的实验;尼达姆的实验结论;斯巴兰扎尼的实验;斯巴兰扎尼的实验;斯巴兰扎尼的实验结论;斯巴兰扎尼的实验它的缺陷在哪里?;巴斯德的实验;巴斯德的实验结论;某同学为了认识食物腐败的主要原因,探究食物保鲜的方法,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如右图,请据此回答:
(1)在安置好装置之后,利用酒精灯和其他仪器将试管内的肉汤煮沸,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
(2)除实验装置中给出的细菌生活的基本条件外,还需要____________。弯曲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___。
(3)肉汤将会腐败的试管是:__________。 ;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体生长的土壤是构成植物体的原材料。;问题:植物的增重是否来自土壤?;问题:植物的增重是否来自土壤?;
结论:植物增重所需的物质并非是土壤直接转化的,
水才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质。;问题;1771年普利斯特利的实验示意图;问题;1779年英格豪斯的实验;问题;1782年,瑞士的科学家谢尼伯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采集了许多植物的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6课推动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中职高教版(20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ocx VIP
- 江苏省徐州市2021年中考英语真题试卷 附答案解析.doc VIP
- 六年级语文下册《写字表》田字格字帖.pdf VIP
- 五年级语文下册《识字表》田字格字帖.pdf VIP
- 高二数学-【开学第一课】2022年高中秋季开学指南之爱上数学课.pptx VIP
- 高二开学第一课(高二之旅星辰大海)-【开学第一课】2024年秋季初中开学指南.pptx VIP
- 框架结构工地成本 .pdf VIP
- 第14课《推进绿色发展》第二框教案.docx VIP
- 第5课《推动高质量发展》第二框教案.docx VIP
- 2025年传染病及院感防控相关知识考核试题(附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