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垂体脓肿影像学表现及心得体会
垂体脓肿影像学表现及心得体会
垂体脓肿(Pituitary abscess,PA)罕见,术前影像表现虽具有一定的特征,但与某些垂体病变仍难以鉴别。笔者通过对病理证实的原发性1例、继发性2例垂体脓肿的影像及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 临床资料
例1 男,69岁。间断头痛、复视2个月。查体双眼外展受限,视力及视野正常;术前实验室检查无阳性发现,影像学检查:平片显示蝶鞍扩大,鞍底下陷,鞍背骨质吸收变薄。CT平扫可见鞍内均匀稍高密度肿块,向鞍上生长;蝶鞍显著扩大,鞍背骨质吸收,鞍底下陷;增强扫描可见肿块呈环形强化,内部无强化。MRI平扫显示病变呈囊状短T1长T2信号,囊内后下方可见多个团块状低信号结节影,可见肿块呈紫蓝色,穿刺液粘稠,草绿色,内有暗褐色陈旧性出血。囊液培养为曲菌性垂体脓肿,病理切片囊壁为炎性肉芽组织。术后3个月脓肿复发,未再手术。
例2 男,50岁。头痛,双眼视力下降,性欲减退7个月。查体神智清醒,语言减少,体温正常,血红细胞:9.3×109/L,脑脊液白细胞增高。术前颅骨平片显示:垂体窝扩大,鞍底下陷,鞍背骨质变薄。CT平扫鞍内及鞍上见圆形稍高密度肿块,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垂体窝扩大,鞍背骨质吸收。增强扫描病变呈环形强化,壁薄且厚度均匀,内部无强化。MRI平扫病变在矢状位上呈束腰征,位于鞍内及鞍上,呈短T1长T2信号,中心部分于T1及T2像均呈稍低信号;病变边界清晰,双侧颈内动脉受压外移但未受包绕,视交叉受压上抬,下丘脑受压变形。增强扫描病变呈薄壁环形强化,囊壁规则。开颅切除肿块,脓液培养为铜绿假单胞菌生长。病理:鞍区颅咽管瘤合并垂体脓肿。术后4个月复发,行二次手术。
例3男,41岁,主因头痛、恶心5个月,加重10 d入院。查体视力下降,神经体征阴性;实验室检查无异常。一年前呈行颅咽管瘤切除术。本次影像检查显示:平扫MRI鞍内及鞍上椭圆形占位性病变,呈均匀长T1长T2信号,边界清晰,视交叉受压上抬。增强后病变呈环形强化,内为液性无强化区,囊壁薄且光滑、均匀。术前诊断为垂体瘤。术后脓肿液分析:WBC许多;RBC35/HP。脓肿液培养无菌落发育。取囊壁组织行病理学检查:检材为纤维结缔组织囊壁,其中有少量急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囊壁一侧可见复层鳞状上皮,考虑颅咽管囊肿。一年后复发入院行第三次手术。
2 讨论
PA罕见,占所有垂体疾病发病率的1%以下[1]。本病无显著性差异。PA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原发性PA出现在正常垂体;继发性PA出现在原发性垂体病变的基础上,如垂体梗死、颅咽管瘤、Rathke囊肿等,特别是有手术史或垂体腺邻近部位的感染时更容易发生PA。本组病例具有代表性:一例为原发PA,另2例为继发性PA,分别为颅咽管瘤合并PA、鞍区肿瘤术后并发PA。本病致病菌以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常见,其次为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等,霉菌类少见。本组2例培养阳性者均为少见菌型,这可能有两种原因:①术前使用广谱抗生素使常见菌型阳性率降低。②本院具有较完备的病原菌培养条件。临床表现以头痛为常见,还可有复视、偏盲、单双眼外展受限等,发热少见;半数以上有内分泌功能损害症状,如尿崩、闭经、性欲下降等;约45%~50%合并脑膜炎,少数可并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或蝶窦炎,这些并发症与PA可互为因果。但这些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与鞍区其他占位性病变在临床上难以鉴别,文献报道PA术前诊断准确率仅为10%~20%[3]。
影像检查对PA的诊断极为重要。颅骨平片可发现垂体窝扩大、鞍底下陷、鞍背骨质吸收等改变,但不能观察病变本身,故价值有限已经很少应用。CT扫描可发现鞍区低或等密度肿块,少数呈稍高密度,囊内密度高低可能与出血及蛋白含量有关。增强扫描为环状强化,少数垂体脓肿CT扫描未见环状强化,此时与垂体瘤难以区分,需借助动态扫描鉴别。MRI扫描典型的影像学特征为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呈薄壁环形强化,但T1WI亦可呈等信号或高信号,与囊液成分有关。本组3例均行MRI检查,第一例T1WI为高信号,其内可见多发团块状低信号,术后病理证实囊液极为粘稠,MRI所见囊内团块状影为炎性肉芽组织,后两例为典型表现。
CT及MRI检查对PA征象把握较为准确,但仍然与垂体其他囊性病变难以鉴别(如垂体瘤囊变、Rathke囊肿、颅咽管瘤等),特别是当PA与这些病变伴发时更难鉴别,需经手术证实。文献报道MRI检查发现鞍区脑膜增强、垂体柄增宽,可能与垂体脓肿有关,鞍区骨质虫蚀样破坏可能是炎性侵犯的结果[4]。后叶高信号的缺乏与中枢性尿崩症的出现对垂体脓肿的诊断有肯定意义。以下几条有助于垂体脓肿的诊断:①在鞍区囊性病变的基础上,伴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史,白细胞增高。②脑膜炎与囊性垂体病变并存在。③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广东省基层住院医师线上岗位培训(口腔学)专业课答案(1-2).docx
- 2025年设备监理师《设备工程质量管理与检验》考前点题卷一.docx VIP
- 六西格玛案例之优化电池烘烤工艺.pptx VIP
- 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员相关规定幻灯片.ppt
- 设备使用管理标准.pptx VIP
- 16D303-2常用风机控制电路图.doc
- 《七大浪费分析与改善》培训.ppt VIP
-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教材培训.ppt VIP
- 2025年设备监理师《设备工程质量管理与检验》模拟试卷二.docx VIP
- 青岛科技大学2022-2023学年第2学期《高等数学(下)》期末试卷(B卷)附标准答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