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性报道话语责任.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调查性报道话语责任

调查性报道话语责任   所谓话语责任,首先是媒介从业人员要有责任感,然后是指媒介说话做事要负责任。“责任感”和“负责任”这两句老百姓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恰恰说明了话语责任向度的两极。      调查性报道溯源      调查性报道在西方新闻界很受重视。   17世纪70年代,美国的报纸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开始对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的丑行进行揭露,包括政治活动的内幕、政府的贪污腐化、公司企业的营私舞弊行为、犯罪集团的活动等。   19世纪后半期,美国报业大王普利策开始鼓吹社会变革,鼓励大众同政府和巨商和贪污腐化作斗争。他主张“有力的写作和计划性新闻”,强调报纸应揭露贪污腐败。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调查性报道正式在美国新闻界生根。美国各大城市的报纸纷纷开始建立调查报道小组,愈来愈多的人力和财力被投向调查性的报道上。   调查性报道的里程碑是华盛顿邮报披露“水门事件”。从1972年6月起,该报的青年记者罗伯特?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通过22个月的调查和报道,揭露了尼克松的政治丑闻。最初的导火索不过是一个窃听事件以及从一名嫌疑人身上搜出来的电话本。由此出发,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发现了事件背后的白宫官员,又发现了总统与窃听事件的关系。   调查一步步地进行,报道一篇篇地发出,真相一点点地明晰。华盛顿邮报与最高统治者的叫板令尼克松发誓要埋葬“那个该死的报纸”。在白宫的压力下,媒介没有退缩,洛杉矶时报、《时代周刊》、纽约时报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相继加入,导致总统最后辞职。   虽然在总统的辞职中具有决定性因素的并不是记者的报道而是美国的司法制度,但是调查性报道在事件中的作用依然不可忽视。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报道使得新闻界开始重视运用和研究这一重要的新闻手段。   新闻界在“水门事件”期间的表现有力地说明,作为一个公共机构,它所能为社会提供的最佳服务,就是代表公众对权力进行监督。调查性报道促使公众关注重大议题,也加快了社会变革的进程。正因为威力巨大,影响深远,社会各界对于调查性报道的话语责任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华盛顿邮报的前总编辑本?布莱德利在对“水门???件”反思中也说到:“水门事件”让记者们登上了影响力的顶峰,而一旦记者在社会上获得了崇高地位,他们的责任也随之增加了。      “新闻调查”的话语纬度      1996年的5月17日,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一档以“调查”命名的重头栏目,也是中国目前新闻专题性节目中时间最长的栏目――“新闻调查”,这个栏目“以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追求目标”。历经求索与磨砺,“新闻调查”掌握了一整套较为成熟的调查性报道电视化的表现手段。   “新闻调查”认为,调查性报道的电视语言有着严格的定义:   1.调查意识、问题意识:对所有进行调查的人物和事件都有问题。   2.“新闻调查”记录和展示的,是我们如何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进入事实本身,一步步获得真相,而不是报道一个事物单纯的发生、发展的过程。   3.调查通过记者来完成,在这里记者既是调查主体,同时也是一个节目的结构元素,他是调查行为的实施者、调查过程的表现者,是这个栏目的外化标志和品牌形象。   4.记者的调查路径是围绕悬念展开的,每一次调查行为都是通过悬念的提出、悬念的求证、悬念的解决来完成的。悬念的开始是调查的开始,悬念的结束也是调查的结束。   对于记者的话语模式,“新闻调查”也做出了严格要求:   1.质疑的精神。“新闻调查”的记者必须要有怀疑一切的介入态度和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工作作风。   2.平衡的意识。“新闻调查”的记者,应该让事件中的冲突双方和不同的利益集团有同等的发言机会。   3.平等的视角。在“新闻调查”记者面前,只有被调查者这一相同的身份,没有尊卑贵贱之别。   4.平静的心态。“新闻调查”的记者要多一份理性,少一份冲动,这会有助于对事物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十年间,“新闻调查”秉承着“理性、平衡、深入”的原则,赢得了同业的尊重和观众的口碑。事实上,很多人都爱问“新闻调查”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些做了亏心事的人甚至那些违法犯罪分子,记者都能让他开口?或者说,他们都愿意接受你们的采访?回答其实也简单:来自于“新闻调查”多年来给人们留下的公正、客观的媒体形象。“新闻调查”认为,记者的调查采访不是媒体审判,记者的角色也决不是法官和检察官,只要是当事人愿意,无论他们是生斗小民还是富商巨贾,无论是大权在握还是阶下囚,都可以在镜头前讲述和辩护。记者的任务就是倾听和质疑。   几乎与此问题相生相伴的,就是这样的怀疑:你们总标榜客观、公正,可是,“新闻调查”的每一期节目不是都有自己的倾向性么?记者的每一个问题甚至一个眼神不是都有他们的涵义么?对于这样的质问,作为出镜记者,我通常这样回答:在事实充分、证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