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闯荡埃塞俄比亚“中国菌王”
闯荡埃塞俄比亚“中国菌王”
李玉龙是中国农大的硕士研究生,他毕业后主动放弃去欧洲当白领的机会,到埃塞俄比亚当起了志愿者。他在非洲传授农业知识,帮助当地人民脱贫致富。
“非洲屋脊”上推广先进农业技术
李玉龙出生在山西吕梁地区一个农民家庭。2007年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后,他婉拒了西班牙和荷兰多家科研机构的高薪邀请,主动加入非国际组织NDFERTL,请求到自然条件恶劣的埃塞俄比亚支教。他的申报岗位为“乡村发展专家”。
埃塞俄比亚位于红海西南,面积110万平方公里,人口7740万。农牧业是埃塞俄比亚国民经济和出口创汇的支柱,工业基础薄弱。虽然这里的矿产、咖啡等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但90%的财富却掌握在10%的人手里,大部分老百姓都生活贫困。
李玉龙到达了埃塞俄比亚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这里的海拔有2400多米,堪称“非洲屋脊”。贫富差距异???悬殊。路两旁高档花园别墅随处可见,街道上也不乏奔驰、宝马之类的世界名车,还有最新款的路易威登包包和“苹果”专卖店。而不远处就是一大片用铁皮、木板和树枝搭就的贫民窟。住在低矮小棚子里的人,有的光着脚丫子干活。在农村,很多人一年的收入只有100多美元,甚至连温饱都成问题。
与埃塞俄比亚农业部门官员接洽后,李玉龙被安排到距首都200多公里的一个小镇上,他的工作主要是讲课和提供科技示范,有点像国内的“科技下乡”。但不同的是,开课要自己找教室,自己画海报招生;搞科技示范,也要自己一层一层往政府部门打报告,当然对方也会划拨少量经费。
首先碰到的困难是镇政府无法安排宿舍,他只能住在一间1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里,里边只有一张破得连漆皮都没有的桌子和两张床垫子,没有被褥,只有一块小腈纶毯子。虽然当地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都在18摄氏度左右,但是昼夜温差大,白天在太阳底下5分钟就会被晒得脱皮,夜里温度却很低,需要盖厚棉被。后来一家中资公司闻讯送来一些日用品,才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李玉龙刚刚安顿完毕,就一心想着自己的志愿工作,他在检索资料时发现,埃塞俄比亚气候凉爽,土壤条件也不错,国内常见的农林作物基本都适合生长。现在他们种植的玉米、土豆等产量很低,主要是没有丰产栽培技术。比如土豆,长的比鸡蛋还小,味道还有点涩,其实这样的品种早在20年前中国就淘汰了。他想帮助他们引进、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再就是尝试在当地培育优良品种。
令小李欣慰的是,当地人的学习热情很高,一天内报名的就有200多人。由于教学点分散在各个偏远的小村庄里,所以每次上课, 李玉龙都要走很多山路。山路崎岖险峻,路边杂草丛生,树木林立。尽管是在白天,他依然担心野兽出没。因为当地的野猪和土狼等非常厉害,吃掉牲畜和咬伤人是常事。无奈之下,他只好找来一根坚硬的木棒和一只哨子。木棒主要用来防御野兽的袭击,哨子则是遇到危险时向附近村民报警用。因为在这里通讯很不发达,由于信号问题连全球通手机都派不上什么用场。
因吃不惯当地发酸的面饼,李玉龙只能自己买菜开伙,可蔬菜非常缺乏,只能买到硬硬的白菜、土豆和洋葱。大米每公斤要12元,猪肉更是稀缺,镇上只有两个地方可以买到,而且限量。比如说星期二晚上这家商店进猪肉,星期三可以买,星期四就没了。一到买猪肉的时候,外国人像打仗一样抢,而且猪肉价格不断抬高。最贵时一公斤卖到50元。
农业推广不像在大学教书和在政府企业里服务,小李平时都是直接与黑人打交道。好在英语是当地通用语言,沟通并不存在障碍。虽然教材缺乏,连课本都没有,大家的态度却都很认真。这也让他觉得做“乡村发展专家”特别有意义。自己就像播种者一样,给黑人兄弟播下了一粒希望。他的第一个教学任务是喷施赤霉素促进甘蔗生长。实验进展很顺利,在喷施3次后,喷药的植株就长到了没有喷药植株的两倍高。看到这个现象,很多农民惊呼:“太神奇了!”后来当他再去喷药时,黑人都会围上来问个不停,有的还主动拿起喷壶喷一回。
李玉龙觉得,农业专家不仅要讲授理论知识,同时更要具备超强的动手能力,能教会大家掌握实用技能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他把从国内带来的玉米和部分蔬菜种子在当地播种,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培护,这些来自中国的茄子、西葫芦、黄瓜和白兰瓜等种子在埃塞俄比亚的土地上同样获得了丰收。品尝着他做的中国菜,大家赞不绝口。通过改进播种和管理方式,李玉龙将当地的玉米产量提高了一倍多,埃塞俄比亚农业部还专门给他颁发了荣誉证书,并把他的经验作为典范加以推广。
不愧是来自中国的农业专家,小伙子一出手就令这些“未来的技术员”们刮目相看。当地有很多年轻人对中国非常好奇,课余就围坐在小李周围聊天,让他讲述关于那里的一切新鲜事。他们还反复向小李打听,怎样才能到中国去留学和做生意,“你能做我们的经济担保人吗?”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