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窑早期淡青釉瓷器初步探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龙泉窑早期淡青釉瓷器初步探讨

龙泉窑早期淡青釉瓷器初步探讨   龙泉窑被誉为是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历史上最后形成,其文化内涵庞杂而生产地域广阔和规模最为壮观的一个青瓷窑业系统。它既是大江南北两大瓷窑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典型范例,也是宋代官窑和民窑不同文化层次互相关联又互相激荡的产物,乃至可以认作是中国历代青瓷工艺技术发展的历史总成[1]。无论是从釉色、器型、装饰等各方面,龙泉窑的艺术成就均达到了传统青瓷的最高水平,尤其是宋代开创的粉青、梅子青厚釉青瓷,其失透如玉的效果,使其在宋代的瓷器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并由此进入了宋代名窑的行列;在器型上除烧造碗盘类日用器外,还有不少仿青铜器与玉器的造型;装饰则以瓷塑、露胎和褐彩独具特色。从地域分布上来看,龙泉窑系主要分布于瓯江流域,包括龙泉、庆元、云和、永嘉等地区,但其主体遗存和瓷业生产中心分布在龙泉市,目前已发现窑址400多处,以作为核心区的大窑、金村、溪口产品质量最高。关于龙泉窑的发展历程,多数人认为发展于北宋,兴盛于南宋晚期至元代早期,明代早期是其最后一个高峰,明代中期以后衰微。      一、龙泉青瓷博物馆藏淡青釉瓷器      龙泉青瓷博物馆以馆藏大量的龙泉青瓷而著名,其中淡青釉瓷器是龙泉窑系列较早出现并成系列、有一定规模的藏品,主要器型有盘口壶、五管瓶、执壶、碗等。   带盖五管瓶(图1):整体器物修长。盖近直筒形,装饰复杂,盖顶作宝珠形,四周凸起,中心作荷叶形钮,面上装饰有旁绕四只小水鸭,漫游嬉戏,造型生动,盖身作垂莲瓣形外翻。瓶直口,圆肩,深弧腹斜收,矮圈足。肩部边缘安装荷茎状的五管,管外作七棱,管口呈四齿,管下贴一圈形若水波的堆纹。上腹部刻覆莲,瓣内划精细的篦纹。下腹用凸棱分成六格,格内饰卷草纹。胎灰白胎,胎质细腻坚致。极淡的青色釉,釉层匀泽。高39.5厘米。1976年龙泉市茶丰乡墩头村出土。   带盖五管瓶(图2):盖钮作菊花形,内外花苞,盔形盖,刻划菊花形。瓶为直口,深弧腹,矮圈足外撇,肩与上腹部作成五层台形,刻划菊瓣,第二层台上设有五管,管口作花瓣形,下腹部???划仰莲。瓶高33厘米,口径8.1厘米,足径10厘米。1987年龙泉市宏山乡山里村出土。   龙泉窑被誉为是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历史上最后形成,其文化内涵庞杂而生产地域广阔和规模最为壮观的一个青瓷窑业系统。它既是大江南北两大瓷窑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典型范例,也是宋代官窑和民窑不同文化层次相关联又互相激荡的产物,乃至可以认作是中国历代青瓷工艺技术发展的历史总成[1]。无论是从釉色、器型、装饰等各方面,龙泉窑的艺术成就均达到了传统青瓷的最高水平,尤其是宋代开创的粉青、梅子青厚釉青瓷,其失透如玉的效果,使其在宋代的瓷器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并由此进入了宋代名窑的行列;在器型上除烧造碗盘类日用器外,还有不少仿青铜器与玉器的造型;装饰则以瓷塑、露胎和褐彩独具特色。从地域分布上来看,龙泉窑系主要分布于瓯江流域,包括龙泉、庆元、云和、永嘉等地区,但其主体遗存和瓷业生产中心分布在龙泉市,目前已发现窑址400多处,以作为核心区的大窑、金村、溪口产品质量最高。关于龙泉窑的发展历程,多数人认为发展于北宋,兴盛于南宋晚期至元代早期,明代早期是其最后一个高峰,明代中期以后衰微。      一、龙泉青瓷博物馆藏淡青釉瓷器      龙泉青瓷博物馆以馆藏大量的龙泉青瓷而著名,其中淡青釉瓷器是龙泉窑系列较早出现并成系列、有一定规模的藏品,主要器型有盘口壶、五管瓶、执壶、碗等。   带盖五管瓶(图1):整体器物修长。盖近直筒形,装饰复杂,盖顶作宝珠形,四周凸起,中心作荷叶形钮,面上装饰有旁绕四只小水鸭,漫游嬉戏,造型生动,盖身作垂莲瓣形外翻。瓶直口,圆肩,深弧腹斜收,矮圈足。肩部边缘安装荷茎状的五管,管外作七棱,管口呈四齿,管下贴一圈形若水波的堆纹。上腹部刻覆莲,瓣内划精细的篦纹。下腹用凸棱分成六格,格内饰卷草纹。胎灰白胎,胎质细腻坚致。极淡的青色釉,釉层匀泽。高39.5厘米。1976年龙泉市茶丰乡墩头村出土。   带盖五管瓶(图2):盖钮作菊花形,内外花苞,盔形盖,刻划菊花形。瓶为直口,深弧腹,矮圈足外撇,肩与上腹部作成五层台形,刻划菊瓣,第二层台上设有五管,管口作花瓣形,下腹部刻划仰莲。瓶高33厘米,口径8.1厘米,足径10厘米。1987年龙泉市宏山乡山里村出土。   双系盘口盖壶(图3):盖作花蕾形,下有两层波浪纹衬托,边微上翘,盖内缘有子口。瓶盘口,长颈,圆肩,深弧腹斜收,圈足略外撇。颈肩连接处装饰有三道弦纹,并对称地设有两系。肩部刻划细云纹,肩与上腹部各贴波浪形堆纹一圈。胎色灰白致密,施极淡的青色釉。外底无釉处呈灰白色。壶高40.1厘米。1976年龙泉市茶丰乡墩头村出土。   双系盘口壶(图4):盘口,细长颈,圆肩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