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景观审美价值生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业景观审美价值生成

农业景观审美价值生成   摘要:在艺术终结、系统性审美疲劳发生以后,向农业社会的回望为农业景观审美价值的显现提供了可能性;一种克服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弊病、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与舒适生存的农业生产方式使人向农业景观敞开了自己的审美感官。于是,农业景观本身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得以显现出来。   关键词:农业景观;审美;思想;技术;形式   中图分类号:S-0:B83-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2)02-0020-005      自从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尽管农业生产一直是人类的命脉所在,可是,农业景观却很少进入审美的视野。然而,在当代,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农家乐等大众审美活动把农业景观推向了审美生活的前台,农村、农舍日益与城市、展览馆争宠,成为旅游、休闲、审美目的地。在第五届国际环境美学会议上,国外环境美学的重要开拓者之一、加拿大学者艾伦·卡尔松曾经提出这样一???问题:在现代社会之前,我们并没有把农业景观当作审美的对象,为什么在当代我们对农业景观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卡尔松的问题是富有代表性的。   一、思想:回望农业社会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艺术在审美领域一直占据着核心的地位,从最早的工艺品,到后来的纯粹艺术,再到深受工业技术影响的现代艺术,莫不如此。因此,人类审美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部艺术创作与欣赏的历史,黑格尔就把美学限定在艺术哲学的范围内。不过,在当代,技术的进步给审美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尤其是机械复制与大众传播的影响十分深远。   机械复制技术对审美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艺术作品的创作方面。过去,手工创作的艺术作品具有唯一性,少量制作,价格昂贵;而现在,机械复制的作品则数量巨大,统一制作,价格低廉。过去,作品以年久为珍,以岁久为贵;而现在,作品借光于永无止境的改头换面和提高,以新颖取胜。[1] 这样一来,本雅明所说的美的灵光便从艺术品周围消失了。艺术品不再是人所膜拜的审美对象,而沦落成为同其它工业产品一样的消费品。大众传播技术对审美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艺术作品的欣赏方面。由于广播、电影尤其是电视、网络的发达,审美活动再也不是柏拉图所说的纯粹的静观,也无须保持布洛所说的心理距离,反倒转变为全民的娱乐,成了由无数的陌生人共同参与的肆虐狂欢。紧随着狂欢而来的,则是热情的消退、感觉的麻木、系统性的审美疲劳的发生。   于是,在艺术终结、系统性审美疲劳发生之后,审美似乎已经进入“贫困时代的黑夜”。那么,我们又该向何处去寻找那片审美的“澄明的林中空地”?   在此,思想有两个方向,分别通向过去和未来。卡西尔就曾经说:“在所有的人类活动中我们发现一种基本的两极性,这种两极性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描述”;一方面,我们“思考着未来,生活在未来”;另一方面,“对过去的新的理解同时也就给予我们对未来的新的展望。” [2] 梯利也说:“摈弃旧的东西,渴望新鲜事物,有两条出路:创造生活、艺术和思想的新形式,或者复归于古代以求范本。”[3] 因此,在面临着困境,想要找到新的出路之时,向历史和过去寻找答案是一个常用的方法。   这样的思想方法,葛兆光称之为回溯,他曾经把中国先秦时期儒家、道家等对上古美好社会的描述称为回溯式的想象,并且指出其对焦虑的思想者的抚慰作用:“当追忆者对现实不那么满意的时候,对古代的追忆就成了他们针砭现实的一面镜子,这面镜子中显现出来的总是温馨的历史背影。”[4] 在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建设方面,柏拉图和近代美国的摩尔根都采用过这样的思想方法。柏拉图认为当时实行的僭主政制是城邦最后的祸害,而先前的民主政制应该受到赞扬。[5] 作为社会进化论者代表的摩尔根则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之后的未来社会将是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复活。   在美学史上,经由回溯式的思想道路而推崇过去时代艺术的典型代表是黑格尔。他把由理念发展而来的特殊艺术类型划分为象征型艺术、古典型艺术、浪漫型艺术,明确地表达了对属于过去时代的古典型艺术的推崇:“古典型艺术是理想的符合本质的表现,是美的国度达到金瓯无缺的情况。没有什么比它更美,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6] 与此相似,维科曾经谈到三个不同的时代,分别是神的时代、英雄的时代和人的时代,他宣称只有在前两个时代才能找到诗的起源。   而对于过去的农业社会的推崇,思想史上也不乏先例。在古希腊,诗人赫希俄德《农作与日子》把人类社会的历史分为五纪,他认为人类进行原始农作的第一纪才是黄金世纪。在近代,卢梭把科学、艺术看作奢侈怠惰的产物与道德败坏的根源,主张回归原始的自然与农作社会;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则详细描述过一些残存的原始部落的农耕之美。在中国古代,许多文人士子都表达过归隐田园与山林之心。东晋时期的陶渊明曾经写过大量歌颂田园生活的诗篇,可谓山水田园诗乃至中国古代农业美学思想的开创者。唐朝的王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