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医药疗效与辨证论治必然联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中医药疗效与辨证论治必然联系

论中医药疗效与辨证论治必然联系   中图分类号:R2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286-02      历史悠久的祖国中医药学,凸显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优势。她源于长期的实践,不断的积累、修正、充实、完善,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我们尊古训,扬长避短,使之更有利于传承和发展。辨证施治,整体观念,是贯穿中医学各学科的灵魂,她源于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又指导着临床实践,二者缜密而不可分割。中医诊病依四诊八纲为本,不唯脉象臆断,临证勿受西医诊治之影响,以四诊为依据,去伪存真,证、病结合,权衡偏颇,择方谴药。实践证明了辨证论治实用价值所在。云中医不效者,究其何故?不辨阴阳虚实,弃中医根本——辨证论治于不顾的结果。中医药发展,不但要吸取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为己所用,更重要的是重视提高中医药经典理论的地位,用中医理论去指导中医实践,首先要牢固自身根本不动摇。巩固加强经典著作的学习与运用,扎实基本功训练,训诂纳新,完善自我,不断提高中医药临床效果。而不以辨证论治思想去指导使用中药,以西医的病名套用中医的治疗,是弃本逐末,终致国医于歧途。言致此,不禁以笔者临证实案明之,共勉同道。   案例1. 患者王某,女,36岁,教师,于2011年5月13日初诊,自诉一月前外感后即感尿频、尿急、尿痛,当地医院诊为尿路感染,曾用西药对症处理,并服用中药如下:防已10g,生黄芪15g,牡丹皮15g,泽泻15g,穿心莲15g,生地15g,炒黄芩10g,木通6g,山栀子6g,竹叶10g,生甘草10g.症状好转却未能治愈,遂来我院诊治,刻下,仍有尿路刺激症,并兼头晕肢困,腹胀纳呆呃逆,脉细舌淡苔白腻,乃为中州饮停之象,拟炒白术60g,白茯苓60g,肉桂5g,生甘草10g,共为细末,分20份,每日一份,早晚两次吞服;并将以上汤剂减去生地、栀子继服,3日后复诊,食欲渐增,诸症大为改观。嘱汤剂停用,散剂继服。经旬,尿检正常,诸症如释。此运用中医“温阳以化饮”之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的典型案例。所谓辨病治疗有其短,碍伤脾胃而中断治疗;辨证施治现其长:抓住了矛盾的特殊性,正气来复邪方祛矣。   案例2.曹姓患者,男,15岁,2011年10月22日就诊时诉遗尿已数年,虽经多方中西治疗收效甚微。初,吾以温固下元之常法,药用:山萸肉10g,山药15g,五味子10g,枸杞子10g,黄芪10g,太子參10g,炒白术10g,茯苓10g,炒栀子10g,益智仁15g,莲子肉15g,芡实15g,炒金樱子15g,川断10g,连翘10g,菟丝子10g,生甘草6g,七剂而不效。复诊时见患者,   面黄而体瘦,虽遗尿数年,然唇红而少津,舌质红而苔薄黄,其脉虽细但有疾数之象,溲色黄,有烧妁感,辨证为小肠火热之象,火盛侮水,心神不得内守,故遗,药用:黄连10g,盐黄柏9,莲子心15g,炒栀子9g,益智仁10g,淡竹叶10g,盐知母10g,生地15g,桑螵蛸10g,山萸肉10g,女贞子30g,旱莲草10g,怀牛膝10g,甘草9g,七剂而遗止。此案的初诊偏差在于只辨病施治,并未辨明症型特点。复诊正确的辨证及时将治疗方向进行了纠正,体现了古训同病异治的辩证法思想。病虽同,但证有所异,指导遣药准确,一清、一固,相得益彰,使得疗效迅捷。只辨病不辨证,按一般常规治疗而忽略了证的特殊性,表面看来用药未错,实际药效甚微,甚或加重症   状,将事倍而功半。   案例3. 沈某,男,69岁,原农七师教育局干部,2012年3月9日初诊,自诉一年前在新疆兵团农七师医院诊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经诸多常规治疗,肾功能未有明显改善。经朋友介???来我院寻求中医治疗。时下患者肌苷及尿素氮均高出正常值,且面色灰暗,精神疲惫,身困乏无力,口苦,纳食无味,腰重坠酸痛,溲黄而便结,双下肢呈凹陷性水肿,舌质苍老,舌苔黄腻,脉象弦滑,双尺沉细。综上辩证分析,此不仅湿热肾虚,脾为湿困,湿热壅盛于中下二焦,拟方如下:薏苡仁50g,生黄芪30g,砂仁10g,白茯苓20g,金银花30g,   白茅根30g,赤小豆30g,山栀6g, 生地15g,山萸肉20g, 怀牛膝15g, 泽泻10g,车前草30g,盐黄柏10g,生甘草6g.全方以通为补,通补兼施。首方七剂,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三次口服,每服200ml。嘱三煎后,所余药渣多煎水用于足浴,取汗避风。7月16日复诊,患者自诉一周来饮食、腰酸痛好转,肿消过半,矢气通。依据效不更方之原则,用原方共计服21贴,于同年8月17日复诊,诊之脉象缓和,神清色润,诸症如释。半年后随访,复查肾功能,肌苷、尿素氮已恢复正常。   按语:此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乃湿热壅盛于下元   为其主证,兼有湿困脾土,气、肾不足的表象;因此,以金银花、栀子、车前草、白茅根、赤小豆、盐黄柏、生地、泽泻通利下元之湿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