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敏用汉字码一座无垠城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姚敏用汉字码一座无垠城池

姚敏用汉字码一座无垠城池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快”成为了许多城市人唯一的节奏,快餐时代、快餐阅读、快餐恋爱、快餐感情……在喧嚣、快节奏的时代,“快餐式”发展成了流行的定语。在这样迅速前进的大潮中,放慢脚步似乎成为了一种奢望。不过,还是有人在坚持着。从最初的作品《不负如来不负卿》到如今的《昔年种柳》,姚敏始终用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与浮躁对抗着。   日前,本报“作家在线”栏目采访了这位淡定从容的女作家,在她看来,写作提供了一种比存在更真实,也比精神更虚拟的生活空间,“写作提供的,是一种自由的可能。”   读书,是一种机缘   在这个“微博”称王的时代,能完整看完一本书,对不少人来说,已经算是很奢侈的阅读了,尤其是这种阅读时讲究心境的文化类散文。对于自己的作品是否能留得住读者的心,姚敏说,她不大在意,因为她认为,读书,也是要讲机缘的。   记者:您在《昔年种柳》自序中提到,“这本书,这些片段的文字,仅有的意义,只与时光有关。”通过这本书,您最希望为广大读者提供的是什么?   姚敏:一本书落生在世上,就像一个生命,自有其机缘。它遇到什么样的读者,获得珍视或被随意丢弃,是它自己的命运。我这本《昔年种柳》里的文字,散漫,自由,无目的,无主题,无意义,只关乎时光。我总觉得,所有锐利而敏感的生命,在时光里的样子,都有相似的阴影轮廓。所以,如果读者在一本书里面,能够读到与作者的一点灵犀相通,有过一个瞬间的恍惚和怅然,觉得作者也写出了他(她)心里面那个阴影轮廓的样子,作者写下的那一句话正是他(她)想要说而未能说出的。也许,一本书对作者和读者来说就都有了价值。在书的后记里,我说过:写下即是忘记。亲爱的你,也就看过即忘吧。这就算答案吧。   记者:您的上一部作品《不负如来不负卿》,让很多的读者熟悉您、喜欢您。那么新书《昔年种柳》和《不负如来不负卿》的创作和文字,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姚敏:《不负如来不负卿》是有目的地写作,事先有明确的主题,呈现的是一个时间段内写作者关于自然、生命、宗教、爱这??主题的阅读、思考、领会。而《昔年种柳》的内容,完全是这些年来随性随意留下来的文字片段,虽然大多只是一些碎片鳞爪,却真实地呈现了人在时光里的样子,明亮、晦暗、尖锐、平和、好恶、恩怨、成长、改变。但我以为,一个人的写作,无论以哪一种方法,哪一种形式,哪一种姿态进行,最后总是殊途同归,最终会通往和抵达他(她)最真实的生命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作者写出的作品,其实并没有本质的不同。重复与突破,只是一种外在形式的区别。   写作,比存在更真实   有人说她的文字充满温暖,有人说她的文字雅致干净,有人说她的文字隐逸有味,有人欣赏她的厚度,有人羡慕她的锐利,有人夸赞她的大气……对于诸如此类的评论,姚敏说,其实我只是一个散漫而警惕的写作者。   记者:我注意到《昔年种柳》是您的第三部作品,且您的三部作品之间,出版间隔基本都达两年多,在阅读和创作渐趋“快餐化”时代,能谈谈您对文字和创作的态度吗?   姚敏:我是个散漫的写作者。这一方面,有世俗生活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源自于个人对文字的警惕之心。在一个写作和出版都趋向浮躁和功利的时代,如何面对快节奏写作带来的虚荣和诱惑,这是一个选择题。有人选择接纳和迎合,赢得名利和自由的生活空间;也有人选择站在边缘,做一个旁观者,保持不被裹挟的自由。这并不是是非判断,每一个人都有处置自我的权利。关于这个问题,我与朋友也曾经探讨过。最后与自己达成的默契是,如果我们写作的最初只是源于对文字单纯的热爱,为何要半途改变初衷呢。我知道我会继续写下去,无论这些文字将走往何处。   记者:您在《昔年种柳》的自序中提到,“写作提供的,只是一种自由的可能。”作为一名写作者,能具体谈谈写作带给您的自由吗?   姚敏:写作提供了一种比存在更真实,也比精神更虚拟的生活空间。《昔年种柳》书封上有一句话:用汉字码一座无垠的城池,千山万水,茫茫八荒,任我放马牧羊。有了这样的梦境,在现实的牢笼里,才可以暂时忘记楚囚的困境。这是我真实的感触:一年又一年,初心在时光里消磨,日逐被尘土掩埋,找不到一条自救之道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精神上的独立,心的自由,永远是我对于生活的最基本也是最奢侈的要求。在一个工业化时代,保持灵魂出窍的自由,不被物质异化的警惕,拥有信马由缰的想象力,以此俯瞰肉身的沉重。是的,写作提供的,就是这样的一种可能。   阅读,是一个人生活的映照   对于如今快节奏的阅读,姚敏认为也是现在社会的一个体现,因为阅读的习惯就是一个人生活习惯的反射,而对于她来说,阅读已经成为了生存的一部分。   记者:您还在文中提到“文字不过是性情载体,不纠缠,不沉溺,不放大,便是好。”您怎样看待“个人性情”与“文字表达”的具体关系呢?   姚敏:音乐,文字,酒,爱人。其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