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路201号吴国桢海上岁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福路201号吴国桢海上岁月

安福路201号吴国桢海上岁月   上海安福路201号是一幢折衷主义风格的花园洋房,上下两层,清水红砖的外立面在沉稳间夹杂着几许灵动。周围的一些老居民都知道它曾经的主人就是曾任国民党上海市市长的吴国桢。吴国桢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这位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哲学博士曾是周恩来的中学同窗,担任过蒋介石的私人秘书,29岁就高居汉口市市长。抗战时期,他是陪都重庆的父母官,旋又升任外交部政务次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抗战胜利后,鉴于钱大钧施政不力,吴国桢取而代之,成为上海市市长。安福路201号乃是吴主政上海期间的官邸。不过,在任3年间,他面对的是一幅工商凋敝、物价飞涨、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乱象,所有这一切令他如坐针毡,疲于奔命。或许只有僻静的安福路,只有在安福路宅邸与家人团聚的那一刻,才能给他暂时的慰藉。   安福路201号的新主人   抗战胜利后,重庆的大批国民党军政要员飞抵上海,接收敌逆财产。一时间,大到工厂、房产,小到字画、金银,甚至汪伪汉奸的娇妻美妾都落入接收大员手中。他们个个“五子登科”①,满载而归,接收蜕变为赤裸裸的“劫收”。当时的上海市长钱大钧因热衷坐地分肥,大发不义之财,老百姓讥讽其为“钓大钱”,而他治下的上海特别市政府只能靠南京方面的补贴勉强支撑门面。   看到上海政局混乱到这步田地,蒋介石不得不走马换将,祭出了被他视作“市长专才”的吴国桢这张王牌。1946年5月14日,行政院任命吴国桢为上海市市长。4天后,吴携全家离宁赴任。上海对于吴国桢来说并不陌生。1926年秋,他学成归国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受聘为上海国立政治大学教授,但他的志向并不在三尺讲台上,旋即步入政界,不想从此便飞黄腾达了。   抵沪后,吴国桢一家搬进了安福路201号。这栋洋楼建于1922年,原是汪伪中央储蓄银行上海分行行长潘三省的私宅。日本投降后,被当作敌产没收。它最初的模样如今已不得而知,因为吴国桢在入住前,将宅院“改头换面”一番。走近此楼,迎面两只栩栩如生的欧式石狮,分立左右。循石阶而上,两根爱奥尼风格的石柱格外显眼。三开间的底楼中部是客厅,两旁为厢??。右手的那间是吴母专用的佛堂,终日香火缭绕。在楼前偌大的草坪上,既有形如牌坊的仪门、中式的园林小品,又不乏古希腊女神石雕,西侧还辟有一小型舞厅。这“中西合璧”的格调恰恰显示了吴国桢为人处事亦中亦西的特点。   这所经过改建后的新宅子令吴国桢十分满意。闲暇之余,他还会与家人在草坪上打打槌球,其乐融融。然而,钱大钧丢下的一副烂摊子却让吴感到很棘手,“我的前任留给我的是一次罢工和一场示威”。   吴所指的罢工就是清道工人要求改善待遇而举行的罢工。5月18日,他全家刚在安福路安顿下来,上海清道工人就宣布罢工。次日,千余名清道工人手握扫帚上街游行。甫一视事,就被赏了个下马威,令吴国桢暗自恼火。不过,他毕竟是“喝过洋墨水”的,其行事“民主”的作风与其他国民党官员很不一样。吴上任后的第一桩事情就是召集清道工人代表开会。会上,他开门见山:“你们当垃圾工,就要收垃圾;我做市长,就要首先解决你们的问题。你们有什么苦处,跟我讲。”工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向新市长倒苦水。吴国桢听罢,拍拍胸脯:“钱市长不能解决的,我来了,我一定解决。”②经过多方协调,清道工人们的诉求很快得到基本解决。21日,清道工人宣布复工,街道旁堆积如山的垃圾不到两三天功夫就不见了踪影。   最失败的一次讲演   罢工潮的平息使吴国桢颇为得意,自认为可以将学生的爱国示威运动也轻而易举地摆平。可这次他错了。1946年上半年,国民党军队在东北频频制造摩擦,同时在关内加紧部署,全面内战一触即发。6月19日,沪上72所大中专院校发起成立“上海市学生争取和平联合会”,号召全市同学团结起来制止内战。眼看罢课的学生即将走上街头,中统和军统方面主张用武力镇压,吴国桢并没有采纳特务的意见,而试图以惯用的方式来劝说学子们改变立场。   他前往学生示威的组织策源地—大同大学③,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辩论。起初,他滔滔不绝地摆事实、讲道理,“你们不应再继续罢课了,我知道学校已安排期末考试,我希望大家都回到班上参加考试”。吴以为这样的“循循善诱”能让学生们返回课堂,但他这套官方说辞,学生们早已听腻,任凭吴巧舌如簧,大家充耳不闻。6月22日,吴国桢再次去到大同校园与学生们辩论。从上午7点多钟起,吴与学生们的舌战来来回回进行了两轮。正当他准备开始第三轮发言时,在场的同学突然高唱起自编的反内战、反迫害的歌曲,歌声盖过了吴的话音。“姜还是老的辣”,众学生此举并没有惹恼吴,相反他顺势借着歌声的间隙,继续自己的演讲,通过观察还发现了学生领袖的身影。“你叫什么名字?”吴国桢指着台下一个学生问道。“我姓陈”,此人便是中共领导下的上海市学生团体联合会主席陈震中。一旁的大同校长胡敦复低声向吴耳语:“他不是大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