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和论议看唐朝儒、释、道思想的整合》.pdf

《从太和论议看唐朝儒、释、道思想的整合》.pdf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太和论议看唐朝儒、释、道思想的整合》

从。太和论议刀看唐代儒、释、道思想的整合 引 言 在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一股思想文化的巨流, 这就是儒、释、道思想的整合。这股思想文化的巨流,肇始于两 汉,历经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表现最为突出。到宋代理学的 产生,使儒、释、道思想进一步融合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 两汉之际,佛学传入中原地区,作为~种异质文化,开始只 是在有限范围内,随着佛教势力的壮大,它对中国社会的许多领 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封建统治者为维护华夏正统,维持儒家在 思想统治中的主导地位,加之政治、经济上的某些原因,使儒、 释、道思想的整合充满了曲折与斗争。由于佛教这种异质文化与 中国本土的儒、道思想在许多方面的不相吻合,使其在中国传播 的过程中便开始了与中国固有的儒、道传统文化的斗争与融合。 这种斗争与融合的过程实际上从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土时就已开 始。 两汉时期,由于儒学的阴阳五行化和儒家经典的神秘化,特别 是谶纬之学的盛行,出现了儒、道之间的相互吸引与相互渗透。 佛教传入中国之初,许多中国士人只是把佛教看作是神仙方术中 的一种,将其与黄老之学并称,在思想领域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 澜。同时,佛教为在中国大地上生根立脚,不得不与当时流行的 神仙方术思想结合起来,把原来的佛教思想尽量涂上一层神仙方 术的色彩;而神仙方士在创立道教的过程中,也利用佛教的某些 教义来编造道教的教义。 汉末魏晋是历史大变动的时代,玄学思潮代替经学思潮而兴 盛,儒学独尊变为儒、释、道并存。汉魏之际的牟子《理惑论》 首先提出“三教合~”的主张,他对佛与传统儒家名教、佛教与 孝道、佛教神不灭论、佛教非正统论等问题都作了一定阐释,是 魏晋南北朝儒、释、道关于沙门是否敬王者、白黑论、夷夏论、 神灭论与神不灭论等斗争的雏型,并在理论上由此拉开了儒、释、 道思想整合的序幕。他“锐志于佛道,兼研《老子》五千文,含 玄妙为酒浆,玩《五经》为琴簧”, “’创儒、释、道思想并立整 合的先声。 三国时期,安世高、康僧会的禅学,支谶、支谦的大乘般若 学传入中土,到西晋,般若学与玄学交相辉映,佛教影响扩大。 东晋的明帝、成帝信奉佛法,在某种意义上促使了玄佛合流。在 这一过程中玄学成为佛教中国化的中间环节。伴随佛教的兴盛与 佛教势力的扩大,又引起佛教与王权、名教的矛盾斗争。这~斗 争,起初首先遇到的是礼仪之争,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沙门是 否敬王者的争论,这一问题的争论是夷夏之争的前兆。围绕礼仪 问题讨论夷夏异同。东晋成帝时的庾冰极力排佛,他认为沙门不 敬王者是破坏礼制的尊严。何充却认为佛教有助于巩固王权,敬 不敬王者只是礼节的枝叶,不妨碍对王权的辅佐。可见他不象庾 冰那样站在传统的儒学思想立场看问题。这一争论的实质是中国 传统文化与外来的佛教文化能否协调以求共存的问题。此后分化 为两种文化在政治伦理观念和哲学理论上的差异与争论。 其次是对“孝道”伦理思想观点的争论。晋孙绰说:“周孔之 教以孝为首,孝,德之至,百行之本。”化’孝是人伦之首,“而沙 门之道,委离所生,弃亲即疏,剔其须发,残其天貌,生废色养, 终绝血食”,∞’“此大乖于世教”。“’但他却又融合儒、释,认为佛 教教义中也有孝道内容。 刘宋时三教争论更加激化,主要围绕白黑论、达性论,夷夏 论展开。沙门慧琳作《自黑论》,是中国传统理论(白)和佛教(黑) 关于“性空”与佛教报应学说的争论。何承天写《达性论》,以儒 学的“天、地、人”三才论对抗佛教的众生说,中心问题是对因 果报应的争论。宋末道士顾欢作《夷夏论》,把已有的夷夏之辨推 向高潮。顾欢认为:“佛道齐乎达化,而有夷夏之别。,,cs’夷夏论 者维护王权与礼教,强调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在维护民族文 化独立性方面有其一定的意义,但也不免带有一些狭隘的民族偏 见,不利于传统思想文化的更新。 齐梁时主要是门论之争、夷夏之争、神灭与神不灭的争论。 范缜与肖子良关于神灭与神不灭的争论是当时佛教神学与唯物论 哲学斗争的焦点。齐代张融主张协调佛、道二教,“道也与佛,逗 极无二,寂然不动,致本则同,感而遂通,达迹诚异。”∞’认为佛 道通源无二,以玄解佛,符合历史潮流。释、道二家尽管存在许 多矛盾,但二者义理却有其共同的思想基础,即在反对无神论这 一点上有共同旨趣,说明二教在神学上渐趋一致。陈代主要是关 于人生问题的争论。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iludyap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