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2 神经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课用)PPT
a b c d e 4、 上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一个强刺激,则能测到电位变化的位置是( ) A、a b B、 a b c C、b c d e D、 a b c d e C 2、下图表示人体内反射弧的模式图 (1)在人体内,该反射弧神经传导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 A、由左向右 B、由右向左 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总是从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 (2)在a部位,神经传导是_______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用强刺激施加该反射弧后,在①~⑤可以测出电位变化的部位是___________,在b部位的电荷分布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由右向左 答:①②③④ 答:单 刺激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使下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 外正内负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兴奋 神经递质 突触小体(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突触 兴奋抑制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双向,为什么? 单向: 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前膜释放,作用于后膜,而不能按相反的方向传递。 两种传导方式的比较 一个神经元上 神经元间 方式 传导方向 传导特点 速度 电信号 (神经冲动) 化学信号 (神经递质) 双向 单向 快 慢 树突→细胞体→轴突 轴突→细胞体/树突 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脑 脊髓 神经系统 脊神经(31对) 脑神经(12对) (二)脊髓的调节功能 1 、基本方式 —— 反射 2、结构基础 —— 反射弧 (二)脊髓的调节功能 4、脊髓 (1)结构 灰质:神经元细胞体密集的部位; 白质:集合成束的神经纤维; 灰质 白质 (2)功能 ——参与反射 缩手反射;膝跳反射;排尿排便等 (3)特点 速度快;低级神经中枢,受脑的控制; 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 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 实验前处理 牛蛙去脑,用0.65%生理盐水去血迹,悬挂在支架上。 问题:实验为什么要去脑,意图是什么? 无脑存在时,可以证明此时神经系统作出的行为反应是由脊髓作为神经中枢调节的,即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 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 实验步骤一 将牛蛙的右后肢脚趾尖浸入蒸馏水中,观察右后肢的变化。 问题:该实验步骤设置的意图是什么? 对照 无现象 实验现象 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 实验步骤二 将牛蛙的右后肢脚趾尖浸入0.5%HCl溶液中,观察右后肢的变化。 曲腿反射 实验现象 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 实验步骤三 将浸入0.5%HCl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蛙腹部的皮肤上,观察四肢的变化。 搔扒反射 实验现象 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 问题:以上两个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 哪里?如何证明? 皮肤 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 实验步骤四 环割右后肢脚趾,后将其浸入0.5%HCl溶液中,观察右后肢的变化。 无曲腿反射 实验现象 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 问题:参照上述方法,如何证明脊髓参与了反射 活动? 实验步骤五 将牛蛙的右后肢脚趾尖浸入0.5%HCl溶液中,重复曲腿反射。 破坏脊髓后,后将其浸入0.5%HCl溶液中,观察右后肢的变化。 无曲腿反射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脊髓参与了反射活动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 解释原因 1 右后腿脚趾浸入蒸馏水 2 右后腿脚趾浸入0.5%HCl溶液 3 沾0.5%HCl溶液的小纸片贴蛙腹部 4 环割并剥净右后腿脚趾皮肤后,浸入0.5%HCl溶液 5 左后腿脚趾浸入0.5%HCl溶液 6 探针插入牛蛙椎管,破坏脊髓 沾0.5%HCl溶液的小纸片贴蛙腹部 没有反射 没有刺激 曲腿反射 反射弧完整 搔扒反射 反射弧完整 没有反射 没有感受器 曲腿反射 反射弧完整 破坏低级神经中枢—脊髓 没有反射 没有神经中枢 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 1.为了验证光质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请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在给出的实验步骤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和预测实验结果,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与用具:小烧杯三只、三棱镜、打孔器、注射器、40W灯泡、烧杯、富含CO2的NaHCO3稀溶液(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绿叶(如菠菜叶)(实验过程中光照和温度等条件适宜,空气中O2和CO2在水中的溶解量忽略不计)。 (一)实验步骤: (1)取生长旺盛的绿叶,用直径为1cm的打孔器打出小圆形叶片30片(注意避开大的叶脉) (2)将圆形叶片置于注射器内,并让注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XX公司智慧管网支撑平台解决方案.pdf VIP
- 数控系统(CNC)系列:Fanuc 31i-B_(1).Fanuc31i-B系统概览.docx VIP
- 【西门子】电源系统 SITOP UPS1600 _ UPS1100 手册.pdf VIP
- 关于开展营业场所装修改造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情况报告.docx VIP
- 2025-2026译林版(2024)八年级上册英语学期教学计划.docx VIP
- 医院高风险患者与高风险服务管理制度.docx VIP
- 定量遥感-第八章定量遥感实验综述.pdf VIP
- 四川省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学业水平考试英语试题( 含答案解析 ).docx VIP
-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课件.pptx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查房.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