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师2级复习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1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师2级复习资料)

第四单元 幼儿的心理卫生 1、组织多种形式的游戏 2、鼓励儿童与同伴交往 3、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4、培养儿童独立性 第四单元 童年期心理卫生 学会学习 培养品行 幼儿攻击行为的发展特点: 幼儿攻击行为的发展:身体攻击4岁顶点,以后身体攻击减少言语攻击增多。(性别差异) 年龄较小的儿童以工具型攻击为主,年龄较大的孩子以敌意型攻击为主。 * * 控制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措施: 发挥榜样的作用等; 教给儿童减少冲突的有效策略; 增强对攻击行为有害后果的了解; 改善儿童所处的环境条件(父母教养方式); * * 三、性别角色社会化 性别角色是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社会成员所期待的适当行为的总和。 儿童的性别化就是在特定社会文化生活中获得适合于某一性别(男性或女性)的价值观、动机和行为的过程。 (1)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发展历程 在孩子出生前,父母对不同性别子女的态度,便已显露出来。怀孕期间,父母常常推测胎儿的性别,对不同性别的孩子,赋予不同的期望。婴儿出生以后,父母通过衣着、环境布置、取名等活动,把男女婴儿区分开来。两三岁的幼儿,观察父母不同的服装和行为,对男性和女性的外表和性别角色开始有所认识。学龄前儿童的父母给不同性别的子女购买不同的服装和玩具,对男孩的顽皮和淘气采取容忍的态度,而对女孩的安静文雅则予以称赞。儿童通过玩具和游戏增强了性别角色的意识,使其行为向相应的性别角色转化。 * 2岁:认识了性别的外在标识 幼儿能根据某些外部标记来辨别女性和男性。如:爸爸带领带,妈妈穿裙子;爸爸有胡子,妈妈没胡子;妈妈长头发,烫头发,爸爸头发短…… 4~5岁:对性别的认识开始稳定 儿童知道了人的性别不会随年龄变化而变化,男孩长大了会当爸爸、爷爷、外公,女孩长大了会当妈妈、奶奶、外婆。但是,他们还坚持认为,改变人的衣服、发型、行为,会改变人的性别。如果有人告诉他们,戏剧里演“相公”的是女人,演“小姐”的是男人时,他们一般不能接受。 * 6~7岁:知道性别是不变的 儿童真正懂得了人的性别不会因为服饰、形象或活动的改变而改变。如果给该年龄阶段的儿童看一张穿着裙子的男人的照片,他们一般能准确地做出判断。 * (2)社会文化的影响 在原始社会,男性从事狩猎和战斗,女性进行采集和养育子女。在农业社会,则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在封建社会,妇女受到礼教的约束,活动大多限制在家庭内,男性则有更多的社会交往自由,人们广为称道的是“贤妻良母”和“男儿志在四方”的行为模式。 * 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之后,妇女参与较多的社会活动。但性别角色的传统观念仍然是男性应有事业心、进取心和独立性,行为粗犷豪爽、敢于竞争,即具有“男性气质”;女性则应富同情心和敏感性,善于理家和哺育子女、对人温柔体贴、举止文雅,即具有“女性气质”。凡其行为模式与所期望的性别角色一致,便会受到社会的接纳和赞许;否则,会遭到周围人群的冷讽热嘲或排斥。 * 传统观念对男女性别角色的要求: 鼓励女孩选择表达性的角色—包括对人温柔友好、会照料人、有合作能力和对别人的需要敏感等特征。这些心理特性为今后更好地扮演妻子和母亲的角色、保持家庭的功能和成功抚育幼儿做好了准备。 鼓励男孩选择工具性的角色—传统作为丈夫和父亲,男性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和保护家庭不受伤害的任务。社会对男孩的期望使男孩变得自信、坚强、独立和富有竞争力。 * 我国云南部分苗寨有这样的习俗:生下女婴就把胎盘埋在灶的下面,象征着女婴以后的主要责任、工作与角色就是煮饭;而男婴的胎盘则被埋在房柱下,象征着他以后要成为家庭的顶梁柱,为家庭建房子。 * 近二三十年来,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劳动方式的变化,社会进一步开放,更多的成年妇女参与社会活动,从事过去男性传统的职业,而男性则分担常年由妇女包揽的一些家务劳动。不仅如此,在发式、服装和行为习惯等方面,也起了显著变化。 这种改变又进一步融入当代社会,为人们所接受,成为当代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 (3)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们自幼学习角色观念、形成角色取向、模仿相应的角色行为的首要场所,是性别社会化的第一源泉。 “大胖小子” “小黄毛丫头” 男孩摔倒鼓励;女孩摔倒则抱起来; * * * 四、第一反抗期 第一反抗期大约在幼儿3、4岁时出现。对父母的帮助、指示、阻止总是用“不”来反抗。 对父母的反抗行为的表现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如果孩子没有反抗行为,多是因为父母管教过严,或父母过于溺爱,有求必应 剥夺了儿童自我发展的机会。 * * 第五章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7-12岁)  一般特点:  学习是主导活动 掌握书面言语并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开始有意识参加集体活动 一、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1)学习任务有社会性、目的性、义务性、强制性。 (2)学习内容是以语言文字等形式形成的间接经验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