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科护理学《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PPT-第节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护理
教学目标 熟记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 牢记高血压的病因 学会判断恶性高血压 掌握高血压危象和高血压脑病 学会如何对高血压患者用药 熟记高血压最常见的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初步学会如何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 定义 原发性高血压通常简称为高血压,是一种病因未明、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在约5%的患者中,其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为暂时性或持久性,本身有明确而独立的病因,称为继发性高血压 定义和分类(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高血压的标准和分类 (JNC7)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病因 1. 遗传因素 2. 环境因素 (1)饮食:高盐 (2)精神应激 3. 其他因素 体重超重或肥胖、服用避孕药、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二)发病机制 1. 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占主导地位) 2. 肾性水钠潴留 3.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 4. 胰岛素抵抗 5. 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 病理 全身小动脉病变,是高血压最重要的病理改变 1. 心脏 左心室肥厚(最具特征性)、心衰等 2. 脑 脑出血、脑血栓形成 3. 肾脏 肾衰竭 4. 视网膜 视网膜渗出、出血、视神经乳头水肿 临床表现 (一)缓进型高血压 1. 症状 一般早期无症状 常见症状:头晕、头痛、耳鸣、颈项板紧、乏 力、心悸等,呈轻度持续性 2. 体征 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 收缩期杂音或收缩早期喀喇音 (二)急进型高血压 又称恶性高血压,见于1%~5%的高血压患者,以青壮年多见。 1. 起病急骤,病情发展快 2. 血压显著升高,舒张压可持续≥130mmHg 3. 视网膜:眼底出血、渗出和视乳头水肿 肾损害最突出:持续性蛋白尿、血尿和管型尿 4. 死亡原因:肾衰竭、脑卒中或心衰 (三)并发症 1. 高血压危象 (1)定义:在高血压的进程中,如全身小动脉发生暂时性强烈痉挛,血压急剧上升,影响重要脏器血液供应而出现的一系列危急症状,称为高血压危象。 (2)诱因:精神创伤、紧张、疲劳、寒冷、突然停服降压药等。 (3)症状:剧烈头痛、烦躁、眩晕、恶心、呕吐、气急、心悸、视力模糊等严重症状以及伴有痉挛动脉累及的靶器官缺血症状。 (三)并发症 2. 高血压脑病 (1)定义:在重症高血压患者中,由于血压过高,超过了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使脑组织血流灌注过多引起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称为高血压脑病。 (2)症状:弥漫性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精神错乱,甚至昏迷、抽搐等。 3. 脑血管病 4. 其他 用于高血压分层的因素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二)其他检查 1. 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 有助于明确高血压的诊断 2. 心电图、X线、超声心动图、眼底检查等 治疗要点 (一)非药物治疗 (二)降压药物的治疗 1. 适应证 (1)高血压2级或以上患者 (2)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已经有心、脑、肾靶器官损害和并发症患者 (3)凡血压持续升高,改善生活行为后血压仍未获得有效控制者 (4)高危、极高危患者 2. 药物种类(五类) 利尿剂 β受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CCB)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 3. 用药原则 (1)小剂量开始,降压速度不宜过快或过低 (2)联合用药 (3)长效制剂 (4)有合并症和并发症宜合理选用降压药物 (三)高血压急症的治疗 定义: 高血压急症是指短时期内(数小时或数天)血压重度升高,舒张压>130mmHg和(或)收缩压>200mmHg,伴有心、脑、肾、眼底、大动脉等重要器官组织的严重功能障碍或不可逆损害。 治疗: 迅速降压 以硝普钠为首选药物 2. 降低颅内压 脱水剂(甘露醇)、呋塞米 3. 制止抽搐 镇静剂(地西泮) 护理 (一)常见的护理诊断/护理问题和护理目标 (二)护理措施 1. 健康指导 (1)疾病知识介绍 (2)休息和运动指导 1)休息指导 2)运动指导 ①运动原则 避免竞技性和力量型运动 以不出现不适为宜 ②运动方式:步行、慢跑、太极拳等 ③运动强度: 运动时最大心率=170-年龄 运动频率:每周3~5次,30~60min/次 (3)安全指导 (4)饮食指导 ①控制总热量的摄入 ②钠盐摄入应<6g/d ③补充足够的钙和钾 ④减少脂肪摄入 ⑤补充适量蛋白质 ⑥增加粗纤维的摄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