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1章代谢调节(药学版)PPT
第 十三 章;第一节 新陈代谢的概念和研究方法
一、物质代谢的概念
(一)物质代谢的含义
(二)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三)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
(四)中间代谢;物质代谢的特点
The Specialty of Metabolism;一、整体性;二、物质代谢偶连能量代谢;复制过程简图;丙酮酸代谢分支反应;;四、代谢调节;五、物质代谢的组织、器官特异性;六、各种代谢物均具有共同的代谢池;七、ATP是机体能量利用的共同形式;八、NADPH是合成代谢所需的还原当量;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Metabolic Interrelationships;糖原 ;从能量供应的角度看,三大营养素可以互相代替,并互相制约。
一般情况下,供能以糖、脂为主,并尽量节约蛋白质的消耗。;脂肪分解增强;饥饿时;(一)糖代谢与脂代谢的相互联系;2. 脂肪的甘油部分能在体内转变为糖;3.糖可以转变为胆固醇,也能为磷脂合成提供原料
4.胆固醇不能转变为糖,磷酸甘油磷脂中的甘油部分可转变为糖;5. 糖代谢正常进行是脂肪分解代谢顺利进行的前提;1. 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可生成某些非必需氨基酸;例如;氨基酸;—— 但不能说,脂类可转变为氨基酸。;;葡萄糖、糖原;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及联系;是机体物质代谢的枢纽。
在糖、脂、蛋白质、水、盐及维生素代谢中均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酮体;耗能大,耗氧多。
葡萄糖为主要能源。
不能利用脂酸,葡萄糖供应不足时,利用酮体。;合成、储存糖原;
通常以脂酸氧化为主要供能方式; 剧烈运动时,以糖酵解为主。;能量主要来自糖酵解。;;是肝外唯一能进行糖异生和生成酮体的器官;
肾髓质由于没有线粒体,主要由糖酵解供能;肾皮质主要由脂酸、酮体有氧氧化供能。;代 谢 调 节
The Regulation of Metabolism;代谢调节普遍存在于生物界,是生物的重要特征。;高等生物 —— 三级水平代谢调节;代谢调节; ;(一)细胞内酶的区域化分布;多酶体系在细胞内的分布;多酶体系 分布
脂酸β氧化 线粒体
脂酸合成 胞液
胆固醇合成 内质网、胞液
磷脂合成 内质网
DNA、RNA合成 细胞核; 酶的隔离分布的意义
—— 避免了各种代??途径互相干扰。;① 速度最慢,它的速度决定整个代谢途径的总速度,故又称其为限速酶(limiting velocity enzymes)。;例:糖代谢的关键酶; 快速调节 ;1. 变构调节的概念;被调节的酶称为变构酶或别构酶
使酶发生变构效应的物质,称为变构效应剂 ; 6-磷酸果糖激酶-1(PFK-1) ;2. 变构调节的机制;变构效应剂 + 酶的调节亚基;3. 变构调节的生理意义; ②变构调节使能量得以有效利用,不致浪费。;③变构调节维持代谢物的动态平衡。;(三)化学修饰调节;2. 化学修饰的主要方式;酶的磷酸化与脱磷酸化;3. 化学修饰的特点;腺苷环化酶
(无活性);级联放大效应:
1分子胰高血糖素可诱导生成10分子腺苷酸环化酶;
1分子腺苷酸环化酶可催化产生10分子cAMP;
1分子cAMP可诱导活化产生10分子蛋白激酶;
1分子蛋白激酶可诱导活化10分子磷酸化酶激酶;
1分子磷酸化酶激酶可诱导活化10分子磷酸化酶;
1分子磷酸化酶可分解10分子G;
1分子胰高血糖素可诱导分解得到106分子G,正是这种级联放大效应,给人注入1mg胰高血糖素,肝可迅速释放18gG;;(四)酶量的调节; 常见的诱导或阻遏方式; 2. 酶蛋白降解;内、外环境改变;激素分类;1. 膜受体激素的作用方式; 2. 胞内受体激素的作用方式;(一)饥饿; (1)蛋白质代谢变化;2. 长期饥饿;(二)应 激;2. 机体整体反应;3. 代谢改变;乙酰CoA的代谢去路不包括
A、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B、羧化为丙二酰CoA,进一步合成脂酸
C、生成生酮氨基酸
D、生成酮体,作为能源
E、合成胆固醇;关于糖、脂、氨基酸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错误叙述是
A、乙酰CoA是糖、脂、氨基酸分解代谢共同的中间产物
B、三羧酸循环是糖、脂、氨基酸彻底氧化的最终共同途径
C、糖、脂不能转变为蛋白质
D、过多摄入糖类化合物,可转变为脂肪
E、脂类物质都可以转变为糖;当肝细胞内ATP供应充分时,下列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丙酮酸激酶被抑制
B、6-磷酸果糖激酶-1活性受抑制
C、丙酮酸羧化酶活性受抑制
D、糖异生增强
E、三羧酸循环减慢;关于肝脏代谢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将氨基酸脱下的氨合成尿素
B、是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04章:细胞因子PPT.ppt
- 第07章药品生产监督管理(药品管理学)PPT.ppt
- 第07章6 细胞、组织和肿瘤动力学 okPPT.ppt
- 第07章化学反应速率PPT.ppt
- 第06章+细胞因子PPT.ppt
- 第07章脂类代谢PPT.ppt
- 第05章脂类代谢2PPT.ppt
- 第07讲 课堂观察PPT.ppt
- 第07章 糖类PPT.ppt
- 第08章 线性相关与回归PPT.ppt
- (4篇)XX区抓党建促基层治理培训心得体会汇编12.docx
- 汇编1154期-在培训班上的讲话汇编(3篇).doc
- 汇编1173期-专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112.doc
- 汇编1076期-主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doc
- 汇编1177期-学习心得体会汇编(3篇)112.doc
- (6篇)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心得体会汇编.docx
- 汇编1166期-坚定理想信念、全面从严治党、担当作为专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112.doc
- 汇编1174期-专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112.doc
- 教育13期-主题教育学习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参考汇编(3篇).doc
- 汇编1458期-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提纲参考汇编(3篇)123.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