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PPT
三、梗死的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 结局: 1、小的梗死灶溶解、吸收 2、稍大的梗死灶机化→形成疤痕 3、更大的梗死灶形成包囊(纤维包裹),甚至钙化 对机体的影响: 取决于梗死灶大小、部位及有无细菌感染 ●脑梗死液化→形成囊腔血尿 ● 肺梗死—胸痛、咯血 ● 肠梗死—腹痛、血便、腹膜炎 ● 四肢—引起毒血症或败血症时要截肢 ● 脑梗死—不同部位不同症状 ● 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 ● 肾梗死—腰痛 第六节 栓 塞 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运行并阻塞血管腔的过程,称为栓塞(embolism),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embolus)。 一、栓子运行的途径 栓子运行的途径一般与血流方向一致。栓塞发生部位与栓子的来源有关。 偶尔可发生逆行性栓塞,如:在剧烈咳嗽使胸腹腔内压骤增时,腔静脉内的栓子与血流方向逆行,可在后腔静脉分支引起栓塞。 (三)后果:持续淤血的后果 ①淤血性水肿(congestive edema)或积液 ②淤血性出血(congestive hemorrhage): 漏出性出血 ③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和坏死。 ④组织器官淤血性硬化(congestive sclerosis): 淤血性肝硬化、肺褐色硬化 ⑤侧支循环建立:代偿作用:超出代偿一系列的代谢、机能和结构的改变。 对机体的影响取决于: 淤血的范围、器官、程度、侧枝循环的建立等。 全身性淤血→多个器官功能受影响 局部性淤血→局部器官功能受影响 第四节 血栓形成 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成分析出、黏集形成固体物质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thrombosis)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thrombus)。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理 1、心血管内膜的损伤 2、血流状态的改变 3、血液凝固性增高 上述血栓形成的3个条件,往往同时或先后存在、相互影响,在血栓形成的不同阶段其作用并不完全相同。 (一)血栓形成过程 心、血管内膜粗糙,血小板粘集成堆,局部血流形成旋涡 血小板继续粘集形成多数小梁,小梁周有白细胞粘附 小梁间形成纤维素网,网眼充满红细胞 血管腔阻塞,局部血流停止,血液凝固 二、血栓的形成过程和形态 白色血栓 混合血栓 红色血栓 (二)血栓的类型及其特点 1、白色血栓(pale thrombus) 其主要成分为血小板.又称血栓头,即延续性血栓的头部。在静脉为静脉血栓的头部(起始部) (1)部位:多在血流较快的动脉、心瓣膜上形成, (2)特点: 眼观:灰白色,表面粗糙,呈波纹状。 质坚实与血管壁连接紧密不易脱落。 镜下:血小板小梁:珊瑚状,伊红色。 白细胞:位于小梁表面 少量纤维素网,红细胞:位于小梁间。 心室内的血栓 2、混合血栓(mixed thrombus) 静脉延续性血栓的体部,也称血栓体。 其主要成分为血小板小梁+纤维蛋白网+红细胞,边缘有中性粒细胞粘附。 (1)好发部位:二间瓣狭窄或房颤时在左心房 的球形血栓、动脉瘤内 (2)特点:红白相间、层状、无光泽、干燥、质地较坚实。经时较久,则其表面呈波纹状(内部纤维蛋白收缩)。 3、红色血栓(red thrombus) 肉眼 :(新鲜):暗红色、刚形成之初,表面光滑、湿润并有一定弹性。 (陈旧):干燥,表面粗糙,质地脆弱易碎,无弹性 。 镜下 : 纤维素网,红细胞。 4、透明血栓(hyaline thrombus): 见于休克时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期,只能在显微镜下见到。 (1)好发部位:微循环小血管(主要指毛细血管、血窦及微静脉)。 (2)特点:主要成分:纤维素(纤维蛋白)。 镜下:嗜酸性着染的均质、半透明物质 肾透明血栓(兔出血症) 1.眼观 肾呈花斑状,即红色与灰白色相间杂。 2.镜检 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多数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可见嗜酸性着染的均质、半透明物质(透明血栓),肾球囊内可见多少不一的红细胞(出血)。 肾间质毛细血管亦见透明血栓形成。 5、微血栓形成和器官与组织的功能障碍 三、血栓的结局 1、软化、溶解、吸收 2、机化与再通 3、钙化 1、软化、溶解、吸收: 血栓内沉积的纤维蛋白溶解酶被激活及中性粒细胞崩解后释出的蛋白水解酶,均可使纤维蛋白分解为多肽,血栓软化变为颗粒状或脓样液体,最后由巨噬细胞吞噬清除。 小的血栓可被完全溶解吸收 较大的血栓多为部分软化,并可被血流冲击脱落形成血栓性栓子,可随血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船外机_雅马哈维修手册_英文F225F_Fl225F_F250D_Fl250D_F300B_Fl300B_p1-a-p150-anglais-Service Manual-.pdf VIP
- 船外机_雅马哈维修手册_英文F6AMH_6BMH_6Y_8CMH_8CW_8Y Service Manual [en].pdf VIP
- 船外机_雅马哈维修手册_英文F4B-F5A-F6C-(6BV-28197-3M-11)Service Manual-2014.pdf VIP
- 船外机_雅马哈维修手册_英文F9.9-T9.9(LIT-18616-03-03 6AU-28197-1K-11)2007Service Manual.pdf VIP
- 船外机_雅马哈F20C(6AJ-28197-5K-11)英文维修手册.pdf VIP
- 小儿急性咽炎护理查房.pptx
- 乐山市公安局警务辅助人员招聘考试真题2024.docx VIP
- 船外机_雅马哈维修手册_英文F15C-F20B-F20bmh-2006.pdf VIP
- 船外机_雅马哈F9.9JMH(6DR-28197-3S-11)英文维修手册.pdf VIP
- 船外机_雅马哈维修手册_英文F20C-(indo)-4stroke.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