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压缩氢气天然气混合燃气 国家标准编制说明.doc

车用压缩氢气天然气混合燃气 国家标准编制说明.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zhywglb/zxtz_823/201208/121797.htm) 的2012年第一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项目汇总表要求,由山西省国新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制氢设备有限公司负责组织制定《》(现已申请更名为《》)标准。 (二)工作过程 1、开展的阶段工作 立项批准后,根据主管部门要求由牵头,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研究讨论了标准框架结构、标准涉及内容、确立标准调研内容等。组织人员走访了有关生产、使用单位,了解国内情况,同时收集国外有关技术资料应用情况。 具体工作如下: 20年月至20年月开展国内外调研和资料搜集工作。 012年12月17日,在北京召开了《氢气天然气混合燃气品质》T‐469)国家标准编制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标准归口单位、主编单位的有关领导和参编单位的专家代表共人。与会代表就标准编制工作大纲、编制分工和进度计划等进行了认真深入的讨论,并重点就标准申请名称变更、增加参编单位等达成一致意见。 20年月至201年月编写标准初稿。 2013年月1日召开工作组第二次会议,主编单位的有关领导、编制人员及参编单位的专家代表共1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逐章逐节逐条对标准初稿的主要内容需研究解决的问题进行认真细致的讨论,对下一步的编制工作计划和进度做出具体安排。 201年月根据第二次工作会议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标准初稿进行修改完善,形成征求意见稿。主编单位的有关领导、编制人员及参编单位的专家代表参加了会议 2014年4月8日,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成都对本标准的编写工作进行协调,并商定时间节点及专家评审会的专家安排。 2014年4月25日,工作组将根据收到意见而修改的征求意见稿发给全国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014年5月12日,工作组收到中石油西南天然气研究院的11条意见。根据这些意见,工作组再次修改了送审意见稿。 2014年7月6日,根据征求意见稿反馈的意见,工作组补充了附录“氢气天然气混合燃气瓶用钢材基本安全要求”。 2014年12月8日,工作组毛宗强在成都面见全国天然气标准技术委员会罗勤女士,向罗女士通报了在日本结束的ISO/TC197年会内容,特别介绍了有关HCNG的信息。 2014年12月25日,工作组成员参加全国天然气标准技术委员会在南京召开的年会,并在会上作了介绍HCNG的报告,会议期间就HCNG标准作了进一步沟通。 2、国内外调研情况 盟)委员会2012年7月12日630/2012条例Development of National Standards on Hydrogen Energy Technology in China”,就我国标准制定背景,基本内容作了详细报告,ISO/TC197主席Andrei?V.?Tchouvelev先生表示支持中国先行通过HCNG车用品质标准。 欧盟目前也特别支持可以实用的氢能技术的标准指定。欧盟在2014年10月21-22日在荷兰召开了“从科学到标准:电解水制氢与HCNG”研讨会。会议讨论电解水制氢和HCNG领域的科学、工程和标准问题。本标准编写工作组的成员作为特邀代表参会。 2014年12月1日-6日,国际氢能标准协会(ISO/TC197)理事会及工作组会议在日本福冈召开。会上组成ISO/TC197的“商业计划组”,本标准编写工作组成员、ISO/TC197副主席毛宗强被提名为该组成员,负责HCNG国际标准开发。 3、采标情况 目前,。 (三)参编单位 本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吸收国内有影响的生产、设计、使用单位参加标准起草工作,根据工作需求确定了参加本标准起草单位为:山西省国新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制氢设备有限公司四川川油天然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沈阳斯林达安科新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天海工业有限公司。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一)编制原则及目的意义 1、编制原则 (1)本标准在制定中符合《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 1.1-2009的规定。 (2)本标准的制定,体现了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国家产业政策,对进行了规,指导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 (3)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科技进步、先进性和前瞻性。 (4)体现技术经济,规范市场准入要求。 (5)结合国内外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技术要求。 2、编制本标准的目的和意义 氢气本身无毒无害,与空气相对密度小(15.6℃时0.069)。燃烧后的生成物是水,无污染,作为一种绿色能源氢气可满足资源、环境和持续发展的要求,其优势是其它燃气所不能比拟的。 Marshall Miller, Hydrogen Enriched Natural Gas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