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课件
(七)护理措施 1.生活护理 2.病情观察 3.药物配合 4.心理护理 5.健康指导 谢 谢! (一)概述 原发型肺结核是结核杆菌初次侵入人体后发生的原发感染,是小儿结核病的主要类型,包括原发综合征和支气管淋巴结结核。 (二)病理生理 原发综合征 支气管淋巴结结核(或肺门淋巴结结核)。 (三)转归 1.吸收好转 2.进展 3.恶化 (四)临床表现 结核中毒症状 结核过敏表现 压迫症状 周围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肿大 (五)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2.结核菌素试验 原发综合征 (六)治疗要点 1.无明显症状的原发型肺结核:选用标准疗法 2.活动性原发型肺结核:采用直接督导下短程(DOTS)化疗 (七)护理诊断/问题 1.营养失调 低于身体需要量 与消耗过多、食欲不振有关。 2.活动无耐力 与结核中毒症状有关。 3.有传播感染的可能 与结核菌排出有关。 4.知识缺乏 家长缺乏结核病消毒、隔离、服药等方面的知识。 (八)护理措施 1.生活护理 2.病情观察 3.治疗配合 4.心理护理 5.健康指导 三、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林 丽 萍 病 例 某患儿,男,8个月,因高热、气促、发绀2天入院。患儿母亲有结核病史,患儿近2周来出现低热,体温38~38.5℃,伴吃奶少,多汗,烦躁、萎靡。昨天开始出现高热,体温达39.8℃,呼吸急促,口唇、指甲发绀。体检:神志清楚,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脑膜刺激征(-),胸片:双肺粟粒性结核结节,大小均匀、分布均匀、密度均匀。该患儿诊断为“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怎样对患儿进行整体护理? (一)概念 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或称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是结核杆菌经血行播散而引起的肺结核,常是原发综合征发展的后果,主要见于婴幼儿。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原发灶或胸腔内淋巴结干酪样坏死病变破坏血管,致大量结核菌进入肺动脉引起粟粒型肺结核。 婴幼儿因年龄小,免疫力低下,当细菌数量过多、变态反应剧烈时发病;尤易发生于麻疹、百日咳等急性传染病后和营养不良时。机体免疫力低下,特别是HIV感染易诱发本病,春季发病较多。 (三)临床表现 起病急,有高热和严重中毒症状,盗汗、食欲不振、面色苍白等。少数患儿表现为咳嗽、气急、发绀,颇似肺炎。多数患儿同时有结核性脑膜炎症状。 体格检查常缺少明显体征。偶可闻及细湿啰音,全身淋巴结和肝、脾肿大。少数患儿皮肤可见粟粒疹;眼底检查可见脉络膜粟粒结节。 (四)实验室检查 1.X线检查 2.结核菌素试验 3.抗结核抗体测定 4.眼底检查 粟粒性肺结核 粟粒性肺结核X片 粟粒性肺结核 (五)治疗要点 1.抗结核治疗 两阶段疗法: 强化治疗阶段:INH、RFP、PZA及SM,疗程3~4个月 巩固治疗阶段:继续用INH、RFP或EMB 9~12个月。抗结核药总疗程1年半以上 2.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六)护理诊断/问题 1.体温过高 与结核菌感染有关。 2.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消耗过多、摄入不足有关。 3.气体交换受损 与粟粒性结核结节有关。 3.有传播感染的可能 与结核菌排出有关。 4.潜在并发症 结核性脑膜炎。 5.焦虑(家长) 与病情重、病程长、预后差有关。 (七)护理措施 1.生活护理 2.病情观察 3.药物配合 4.心理护理 四、结核性脑膜炎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林 丽 萍 病 例 某患儿,男,3岁,因低热2周,头痛、呕吐1周,惊厥3次入院。患儿1岁时曾患结核,2周前出现低热,体温37.8~38.5℃。1周前出现原因不明的头痛,喷射性呕吐,伴盗汗、纳差、烦躁、萎靡。今日出现意识模糊,惊厥3次。体检:意识模糊,颈项强直,克氏征(+),布氏征(+)。胸片:右上肺钙化点。脑脊液检查:外观呈毛玻璃状,白细胞数150×106/L,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增高,糖和氯化物减低。该患儿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怎样对患儿进行整体护理? (一)概念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结核菌侵犯脑膜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小儿结核病中最严重的一型,是小儿结核病致死的主要原因。 (二)发病机制 结脑常为全身性结核病的一部分,通过血行播散而来。小儿免疫力低下、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病。 结核菌使软脑膜呈弥漫性特异性改变,蛛网膜下腔大量炎性渗出物,尤以脑底部最为明显,易引起颅神经损害和脑脊液循环受阻。 (三)临床表现 1.早期(前驱期) 约1~2周,症状为性情的改变 2.中期(脑膜刺激期) 约1~2周,脑膜刺激征明显 3.晚期(昏迷期) 约1~3周,高热持续不退,意识由浅昏迷进入深昏迷,强直性或痉挛性惊厥频繁发作。患儿频繁呕吐,不能进食,常出现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