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 ppt课件
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
对烧伤休克期补液(量)的认识; 烧伤后毛细血管(微静脉)通透性增强,大量血浆成份外渗,血细胞的破坏,极易发生(烧伤性)低血容量性休克。
;
(烧伤性低血容量性休克)特 点:
◇ 有效循环容量减少(慢性、持续)
◇ 心室舒张期充盈压降低
◇ 心排量减少
◇ 组织缺血缺氧
◇ 器官功能障碍。; 上述病理过程一般持续48h,伤后48h常称“休克期”。
(大面积48h,中、小面积48h)
补充循环血量,有效液体复苏,是烧伤后抗休克治疗最重要的基本措施。 ;休克期补液的基本原则:; 评 价:
TBSA50%的伤员可平稳度过休克期大
面积伤员输液量明显不足--超低补液,面积
越大不足越明显。
TBSA50%伤员大多因补液量不足,死
于休克及与休克有关的并发症。; 1958年,上海瑞金医院在世界上首次成功抢救钢铁工人邱财康 (TBSA82%,三度23),创造了奇迹。
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是休克期补液量在Evans公式的基础上改良--不设上限,胶:晶=1:1。
此后世界上出现的诸多输液公式皆不设上限,为成功抢救TBSA50%的伤员奠定基础。;
总结、统计600例无呼吸道烧伤或其他并发症,平稳度过休克期伤员的补液情况后,1965年提出国内第一个胶、晶型补液公式。
;内容:;● 伤后第二个24h
◇ 胶、晶体:第一个24h输入的胶、晶体量
1/2(平稳度过的实际需要量,不是公式
预算量)。
◇ 生理需要量:同上。
◇ 提出血容量监测的指标体系,即:
主要指标:神志、尿量、P和R、末梢循环。
参考指标:BP、CVP、Hct、电解质和生化。 ;实践证明:
● 传统的复苏补液方法能使多数烧伤病人度过休克期。
● 直接因休克死亡的病人数大量减少,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
● 是烧伤治愈率提高的关键原因之一,也医学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 ;● 传统复苏输液的主导思想:低限过渡--保守。担心输液过量,诱发肺、脑水肿和心衰。
● 临床发现85%伤员是在“代偿性休克”状态下
度过休克期,遗有稳性低灌流损害和酸中毒。
● 高动力复苏伤员的DO2、VO2、CI、并发症和
死亡率都优于对照组。
● 应用有创监测行高动力复苏,科学、可行。;反对者认为:
休克补液的基本目的是纠正组织缺血、
缺氧。“超高动力复苏”补液,势必导致组织
大量积液,增宽氧的弥散距离,降低细胞的
氧利用度。不但达不到抗休克目的,反而加
重组织缺氧和脏器功能障碍。; 支持者提供的报告提示:良好疗效未能重复,前瞻性对比研究未显示优越性,输液量多,组织水肿,创面加深,感染加重,并发症和死亡率反而增高,特别是“腹腔间隙综合征”明显增多。; 80-90年代,304医院应用Swan-Ganz导管和CO2张力计,监测、指导休克期补液后发现:传统公式输液量太小,不能满足灌流需要,尿量30-50ml/h太少,需提高至80-100100100ml/h。
现行补液方法可使伤员度过休克期,但是在“代偿性休克”状态下度过,遗有隐性低灌流、缺血缺氧性损害和器官功能障碍,烧伤面积大、深度多、并吸入性损伤的伤员更甚,需要改良。;
依据血流动力学监测数据,将达血流动力学正常时实际需要晶、胶、水量统计、回归。
1995年,提出新的输液公式:
;伤后第一个24h:
晶、胶体各:0.9ml/kg/1%BSA,
晶:胶=1:1
水份:5%GS 3000-3500ml。
由于大面积烧伤后渗出速率最快时段是伤后0.5-2h,
要求:◇ 伤后立即快速、充分扩容,
◇ 0.5-1h内,‘静注’液体1500-3000ml,
◇ 3-4h内,输入计划量的30%,
◇ 8h内,输入计划量的60%。;
伤后第二个24h:
晶、胶体各:0.7ml/kg/1%BSA
晶:胶=1:1
水份:5%GS 3000ml。;认为复苏满意的指标是:
第一个24h总入量达2.6-3.0ml/kg/1%BSA
意识清楚,不烦燥,口渴明显减轻,消化道症
改善(恶心、呕吐、腹胀、出血)
P:100-110次/min, R: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资料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pptppt模版课件.ppt
- 最新资料2无菌术和手术基本技术ppt模版课件.ppt
- 最新资料《液体热胀冷缩》说课稿正稿ppt模版课件.ppt
- 最新资料中医药对抑郁症及睡眠障碍的贡献ppt模版课件.ppt
- 最新药理学课件 第二十八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ppt
- 最新资料应急知识ppt模版课件.ppt
- 最新权威 脑卒中康复PPT课件.ppt
- 最新资料教师礼仪课件ppt模版课件.ppt
- 最新胆道疾病讲稿课件.ppt
- 最新资料毛发生理学ppt模版课件.ppt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