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命科学学院“暑期学校”安排
生命科学学院“暑期学校”安排
生命科学学院于今年暑假举办“生物学野外工作技能实践”暑期学校,具体安排如下:
一、课程目标
主要通过理论教授与野外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经过课程培训,使学生掌握动、植物和生态学野外工作基本方法,熟悉生物学野外工作的一般规律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野外生存及工作能力,如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鉴定和数量调查方法;初步了解珍稀濒危物种的野外救护过程和方法;熟悉人工饲养繁殖是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重要保护途径之一。学习珍稀濒危物种的人工饲养、繁殖和疾病防治的全过程。了解动植物的地带性分布;了解珍稀野生动物、植物的生物学特征及其保护的价值和重要意义;理解自然保护区在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研究中的地位。了解秦岭山系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生物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状况。完成野外实习小论文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专业、团结合作、吃苦耐劳的精神,树立对动、植物的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
二、时间及报名地点
举办时间:7月29日至8月7日
班级人数:30人
报名时间与地点:即日起至7月8日在生命科学学院办公室(长安校区格物楼3101)报名,联系人:苏东华 老师。联系电话4. 报名条件:
(1)限本校在读二、三年级本科生。
(2)热爱生物学习、热爱大自然,具有动、植物学和生态学知识者优先。
(3)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有疾病者不宜参加。
三、课程主要内容
(一)、授课方式、教学步骤和考核方式
1. 授课方式:理论教授与野外实践相结合
2. 考核方式:考察及提交报告或小论文
3. 学 分:1学分
(二)、授课内容
1.珍稀野生动物抢救与保育
教学目的:初步了解珍稀濒危物种的野外救护过程和方法;熟悉人工饲养繁殖是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重要保护途径之一;学习珍稀濒危物种的人工饲养、繁殖和疾病防治的全过程。
教学内容:观察大熊猫、金丝猴、羚牛和朱鹮等珍稀物种;了解珍稀濒危动物的饲养、繁殖过程。
2.动植物垂直分布格局
教学目的:观察太白山不同海拔的植物群落;观察物种垂直分布格局;了解秦岭野生动物区系组成和生态分布特征;学习和掌握秦岭山脉在中国乃至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的位置和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观察不同海拔高度植物群落组成及变化以及不同植被群落中的动物组成。
落叶阔叶林-780-2300m,优势种栎类和侧柏。
针阔叶混交林-2300-2800m,优势种红桦、牛皮桦。
落叶松林-2800-3400m,优势种巴山冷杉和太白落叶松。
高山灌木草甸带-3400-3767m,主要植物有头花杜鹃、高山绣线菊、太白韭、禾叶蒿草等。
3.野生动物的生境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目的:了解大熊猫的生物学特征及其保护的价值和重要意义;了解秦岭南坡的动物区系组成和生态分布特征;了解自然保护区在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研究中的地位。
教学内容:参观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秦岭人与自然宣教中心;了解大熊猫和羚牛的生活环境及活动范围。
4. 濒危物种拯救与保护
教学目的:了解著名濒危物种朱鹮及其拯救保护的艰苦历程;了解秋季游荡季节朱鹮的生态习性以及觅食地和夜宿地的特征;了解朱鹮活动区的动物区系组成和生态分布。
教学内容:参观洋县朱鹮救护饲养中心;观察野生朱鹮的夜宿地和觅食环境;平原丘陵地带的鸟类组成;
5.生物学野外工作实践
教学目的:沿途观察亚热带植被及各种森林景观(亚高山草甸、杜鹃林、红桦林、落叶松林、冷杉林等);进行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各专业野外实习。
教学内容:了解实习地区居民的民族风情;了解当地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生物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状况。熟悉生物学野外工作的一般规律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野外生存及工作能力。完成野外实习小论文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专业、团结合作、吃苦耐劳的精神,树立对动、植物的保护意识。
(1)常见动植物(包括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菌类、地衣、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珍稀动植物的识别。通过采集鉴定植物标本,网捕昆虫、鱼类和两栖类,用望远镜观察识别各主要环境类型中的鸟类和哺乳类。使学生能够识别秦岭常见动植物。提高学生保护珍稀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意识。
(2)动植物标本制作。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和保存动植物标本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制作植物蜡叶标本和浸泡标本以及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标本的基本技术和方法,以便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生态学实习。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种群基本特征调查;植物群落基本特征分析;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讲述植被和植物群落调查时植物样方的调查方法,选择典型生态环境,以样线法、固定半径样点法、样方法调查统计脊椎动物的数量,使学生掌握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4)动物行为生态学研究。在识别实习地区常见动物种类的基础上,观察它们的行为。
(5)专题研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