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智慧半天.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儒家思想智慧半天

佐证之九—— 《中庸》第十三章 子曰: “道不远人; 人之为道而远人, 不可以为道。” ? 佐证之十—— 《论语·子路篇》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先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之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之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为而不争 ——《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天之道, 不争而善胜, 不言而自应, 不召而自来, 繟然而善谋。 天网恢恢, 疏而不失。 ——《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民常不畏死, 奈何以死惧之; 若使民常畏死, 而为奇者, 吾得执而杀之。 孰敢…… 夫代大匠斵者, 希有不伤其手矣。 佐证之一——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 以奇用兵。 天之道,其尤张弓与!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 有余者损之, 不足者与之。 天之道, 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 损不足以奉有余。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孰能以有余奉天下, 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 功成而不处, 其不欲见贤。 佐证之一—— 《道德经》第三章 不尚贤, 使民不争。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 怨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 而不责于人。 故有德司契, 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 常与善人。 东汉 杨震 就有道而正焉 佐证之七——《论语》雍也篇第六之十 冉求曰: 非不说子之道, 力不足也! 子曰: 力不足者, 中道而废!今女划! 《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圣人自知不自见, 自爱不自贵。 佐证之二——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之九 子曰: 生而知之者, 上也; 学而知之者, 次也; 困而知之者, 又其次也! 困而不学, 民斯为下矣! 佐证之七—— 《论语》里仁篇第四之八 子曰: 朝闻道, 夕死可矣! 朝闻道 朝气蓬勃的时候 朝闻道——朝气蓬勃的时候要努力锻炼体魄 此心光明 亦复何言 王阳明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 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知致物格 道, 可道, 非常道; 道 与 德 名, 可名, 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宇宙早期 无 宇宙中第一颗星球约136亿年前 有 故常无, 欲以观其妙; 常有, 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 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佐证之一 —— 《中庸》第一章 天命之谓性, 率性之谓道, 修道之谓教。 修道之谓教 ※唐.韩愈《师说》: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佐证之二 ——《周易》 系辞 上传第一章 方以类聚, 物以群分。 佐证之三—— 《易经》乾卦 卦辞 乾, 元、亨、利、贞。 ※说文解字与六书通来的篆体字 佐证之四—— 《易经》乾卦 爻辞 “初九”潜龙勿用 ※说文解字与六书通来的篆体字 佐证之六 ——《大学》 孔子著 礼记篇名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佐证之七——《论语·为政篇》 子曰: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 而众星共之。 ? 佐证之八—— 《易经》乾卦 象辞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打开生命的天窗 从国学谈育人之道 6000多年前 伏羲画八卦 5000多年前 炎帝(神农) 教民耕作、熟食 4600多年前 黄帝、命仓颉造字 历经尧、舜、禹等禅让政治 3000多年前 周文王 注八卦、作易经 3000多年前 周公、注易经 2500多年前 李耳(老子) 作道德经 2500多年前 孔子、注四书五经 《史记》云:孔子适周,问礼于老子,按老聃言行,见于《礼》曾子问者凡四,可为孔子之所从学者之证。史载孔子问礼于老子,盛赞为龙,弟子惑;其后孔子再度拜访老子,出,喜曰:“神龙也”,弟子噤,弗敢问。盖以孔子至德至才,尤赞叹老子为神龙,当知其才德之高与深也。 儒家思想形成国学主流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